圖為:利川至毛壩茶鄉的公汽,云海之中迎接日出
湖北日報訊
湖北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
湖北省精準脫貧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
2017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深化之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政治責任、重大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堅持“準、實”要求,下足“繡花”功夫,務實重行,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91.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1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3個貧困縣將脫貧摘帽,13.47萬戶37.21萬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
真用心 用真心 上下同心齊攻堅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使命光榮。2017年,湖北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黨動員、全民參與,掀起了脫貧攻堅的火熱浪潮,抒寫了脫貧攻堅的壯麗畫面,一串串足跡踏遍了山山水水,一股股暖流滋潤了千萬貧困戶燦爛幸福的微笑。
——一個囑托一份擔當。高舉旗幟,牢記囑托,在全面小康路上,我們決不漏掉一人,決不落下一戶,以實際行動兌現莊嚴承諾。2017年,省委、省政府堅決向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脫貧攻堅的新部署新要求,始終以頭等干勁做好脫貧攻堅這件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召開了6次省委常委會、6次省政府常務會議、4次省政府專題會、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和全省光伏扶貧座談會等,專題研究部署、督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使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湖北落得更實、落得更細,脫貧成效更加彰顯。
——一個使命一份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省委、省政府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工作,認真執行“省負總責、市州主導、縣抓落實”的工作體制,“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獲全勝不收兵”。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37位省級領導分別聯系37個貧困縣,不脫貧不脫鉤。堅持貧困縣黨政正職保持穩定,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省人大創新開展“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省政府將精準脫貧列入月度督查重點內容,省政協組織開展扶貧監督性調研,督促政策落地。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年來,全省各地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將深度貧困作為脫貧攻堅重點,緊緊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以穩定脫貧為中心配置資源,打好政策“組合拳”,全力推進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幫扶、精準脫貧。91.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1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3個貧困縣將脫貧摘帽,13.47萬戶37.21萬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真識貧 識真貧 靶向用力補短板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基礎在識貧。在全面小康路上,我們用好“顯微鏡”,進村入戶,精準識別,既摸清了貧困對象的底數,不錯一戶,不漏一人,又對標對焦,找到了致貧點,靶向用力,使貧困戶得到政策的實惠,真正享受到扶貧紅利。
圖為:教育扶貧
——加強動態管理。立足于“準”“實”,始終把貧困人口動態管理作為最基礎性工作來抓,實現規范化、動態化管理。在2016年對94個縣(市、區)精準識別開展大審計、大整改、大核查的基礎上,再次高規格開展了動態調整,實現了應納盡納、動態平衡,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達到99%以上。發起了精準脫貧“春季攻勢”,組織對2016年度脫貧人口全面核查,對脫貧不穩定的對象繼續鞏固提高;對97個縣2016年脫貧人口進行全面交叉核查,整改錯誤數據,數據質量進一步提升。
——完善攻堅政策。脫貧攻堅,政策是支撐。我們緊扣深度貧困,制定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意見》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湖北省脫貧攻堅規劃》和4個片區實施規劃,全力推進各項政策落地,進一步完善了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保障兜底等扶貧政策,各類要素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一系列政策舉措,讓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
——加大扶貧投入。貧困村、貧困人口要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持續有效的投入是基礎,更是重要保障。2017年,省、市、縣三級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34.57億元,其中省級投入48.8億元、市級投入22.94億元、縣級投入62.83億元。28個國定貧困縣共整合資金285.3億元。籌措資金5億元支持貧困地區統籌建立貧困村產業發展基金、貧困村發展鄉村旅游基金、貧困地區“雙創”基金。承接金融機構政策性專項貸款200.49億元、地方債券97.5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50億元。
真脫貧 脫真貧 內外發力保質量
人心齊,泰山移。脫貧攻堅需要全省動員、全社會參與。一年來,省委、省政府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一方面,綜合施策,行業扶貧部門拿出硬辦法,制定硬措施;一方面,借他山之石,攻脫貧之堅,幫助貧困戶摘掉“窮帽子”,找準“好路子”。
圖為:煙水配套工程確保旱澇保收
——實打實舉措攻堅。一村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脫貧措施。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因村因戶精準施策,深入推進產業、易地搬遷、健康、教育、兜底、金融、保險等扶貧。37個貧困縣224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建立了幫扶機制,95%以上的貧困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38個縣開展了電商扶貧試點。建成并網光伏扶貧項目4523個、總裝機101.54萬千瓦。全省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2萬元降低至5000元,94個縣建立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補充醫療保險制度。落實各類困難家庭學生資助資金27.79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招錄教師4377名,培訓中小學教師4.3萬人次。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3.33萬補貼對象實施資助。全省新增扶貧小額信貸95億元,累計發放貸款162億元。深入推進兜底保障,全省農村低保標準平均達到4646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平均達到8750元、分散供養標準達到8377元。
——點對點行動加力。聚焦精準、深化幫扶、長期合作、實現共贏。中央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后,省委書記蔣超良、省長王曉東第一時間作出批示,并深入恩施州調研,研究制定了協作辦法。浙江省杭州市與恩施州攜手奔小康,簽署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杭州市8個區、50個鄉鎮、50個行政村分別與恩施州8個縣市、50個鄉鎮、50個行政村形成了一對一的結對幫扶關系。杭州市投入財政援助資金達4000萬元,落實對口幫扶項目110個。組織省內經濟強縣對口幫扶37個貧困縣,落實幫扶資金1.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30個。
——心連心幫扶助推。17家中央單位投入幫扶資金10.6億元,定點幫扶25個貧困縣,幫助引進項目89個、引進資金6.23億元。112個省直單位、146所學校、22家三級醫院、54家國有企業、74家大型民營企業,對37個貧困縣進行集團式幫扶,投入幫扶資金8.77億元,幫助引進項目860個、引進資金7.83億元。2983家民營企業幫扶3289個貧困村,實施幫扶項目5915個,投入幫扶資金32.62億元,輻射帶動貧困人口35.01萬人。全省各級駐村工作隊直接投入幫扶資金39.3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0984個,幫助引進各類資金41.18億元,幫助貧困戶實現勞務就業41.14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43.31億元,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3.42億元。“中國社會扶貧網”在湖北上線運行,參與注冊的愛心人士和貧困人口超過50萬人。
真給力 給真力 嚴格考評重問責
“不摘窮帽,就摘官帽”。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指示,實行最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鐵面對待、鐵腕處理、鐵規執行、鐵心防范,使中央制定的脫貧攻堅政策有效落地。
圖為:養鵝脫貧奔小康
——用好考核“指揮棒”。堅持年終考核與平時掌握情況相結合的方式,嚴格組織對17個市州、37個貧困縣年度扶貧成效進行考核評估。堅持以“清零銷號”為目標,狠抓中央扶貧考核問題整改。整合歸并考核內容,統一對省直單位精準扶貧目標責任制、駐村工作隊進行考評。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脫貧攻堅考核體系日益完備。
——強化問責“殺手锏”。強化督查與執紀問責,堅決查處“走讀”作風,堅決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省委、省政府分別約談了2016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4個市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4個縣黨政主要領導。健全巡視督查機制,倒逼責任落實。省委巡視組對31個貧困縣開展扶貧專項巡視。省紀委組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基層工程項目建設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全省共核查工程建設項目20350個,查出問題線索316個,問責追責156人,建章立制70個。
——選優配強“領頭雁”。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堅強堡壘,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這賦予了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將扶貧事業扛在肩上,將百姓疾苦放在心中的偉大使命。按照“全脫產、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則,優先選派懂產業發展、懂項目管理、懂農村改革的干部,全省共派出17487個工作隊83201名干部到基層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實現了4821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以黨建成效帶動脫貧攻堅實效。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堡壘。
回首2017年,我們謀創新,求突破,以創新激活力,以創新促發展,一個堡壘一個堡壘攻,一仗接著一仗打,奏響了一曲又一曲凱歌。
2017年,我們創新扶貧思路,聚焦攻堅工作重點
——堅持以責任落實為基。堅守政治擔當,樹牢“四個意識”,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壓緊壓實責任,打牢落實鏈條。
——堅持以脫貧質量為先。緊扣“準、實”要求,提高脫貧實效,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既不急躁冒進往前趕,也不左右觀望往后拖。
——堅持以精準施策為核。從嚴要求,真抓實干,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堅持以深度貧困為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不斷激發內生動力,聚焦重點拿硬辦法,集中政策、財力、人才等優勢,盡銳出戰。
——堅持以合力攻堅為要。廣泛動員,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深挖潛力,多點發力,形成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攻堡壘的局面。
——堅持以作風建設為本。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填表報數、作假作秀、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和扶貧腐敗等問題,強化督查、考核、問責,以作風攻堅促脫貧攻堅。
2017年,我們創新扶貧方式,有效激發減貧活力
——探索了銀行、證券、保險“三駕齊驅”的金融扶貧新模式。鄖陽區創建了全國第一支扶貧公益股,丹江口市建立了2億元的全國首家綠色產業扶貧基金,五峰縣發行了規模5億元的全國首單扶貧專項債券。全國金融扶貧現場觀摩會在我省召開。
——探索了有效防止因病致貧的健康扶貧新模式。全面推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四位一體的健康扶貧模式。全國健康扶貧現場推進會紅安縣作典型發言。
——探索了“交鑰匙工程”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模式。堅持標準,安置房建設均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質量安全監管,竣工驗收后直接分配到戶,實現“交鑰匙工程”全覆蓋。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我省作經驗交流。
——探索了“五位一體”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創立“政府+市場主體+農戶+銀行+保險”的“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推進機制。全國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會和全國貧困地區電商扶貧助力精準脫貧經驗交流會分別在我省召開。
——探索了“三鄉工程”扶貧新模式。武漢市出臺了鼓勵市民下鄉的支持措施“黃金20條”、促進市民下鄉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的支持措施“鉆石10條”和利用貧困村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實現精準脫貧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政策舉措,促進271個貧困村農民新增收入達到2.82億元,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5.3%。
——探索了多管齊下的光伏扶貧新模式。探索了招商引資建站、政府投資建站、貸款籌資建站等10余種光伏扶貧模式。全國光伏扶貧現場會在我省召開。
——探索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新模式。以整村推進為平臺,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綜合干預模式,探索建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新機制。全國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暨多維度兒童減貧平行論壇,我省作交流發言。
2017年,我們創新保障機制,構建攻堅支撐體系
——堅持整合資金強投入。在全國率先開展貧困縣資金整合,出臺了貧困縣資金整合意見,實行資金、項目、招投標、管理、責任“五到縣”,做到應統盡統。
——堅持依法扶貧強保障。在全國率先開展扶貧立法,頒布了《關于修改<湖北省農村扶貧條例>的決定》《湖北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將脫貧攻堅納入法制化軌道。
——堅持五級聯動強攻堅。在全國率先開展“聚力脫貧攻堅,五級代表在行動”活動。
——堅持專人專責強基礎。建立了穩定的專職扶貧信息員隊伍。全省大部分貧困鄉鎮和貧困村都已配備專職扶貧信息員。
——堅持學習提升強能力。建立了扶貧干部培訓長效機制。先后舉辦14項19期培訓班,培訓省市縣鄉村各級各類扶貧干部共計2294人次,提高了貧困地區干部和扶貧干部政策水平。
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向深度貧困宣戰,向全面小康邁進。
2018年,全省上下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聚焦特殊貧困人口精準幫扶,聚焦最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重點,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加大綜合施策,強化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嚴格考核問責,持續下足“繡花”功夫,確保完成104.6萬人脫貧、963個貧困村出列、17個貧困縣摘帽,朝著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