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濃,春耕忙。
監利縣尚禾農業公司的育秧工廠大棚內,一株株嫩綠的水稻秧苗正鉚足勁生長,綠色希望在萌芽。
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當下,今年春耕與往年有啥不一樣?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田埂,訪市場,聽期盼。
看種植——“什么高效種什么”
經過一年的試種比較,去冬今春,襄陽市襄州區毛岡村果斷決定,將村里200畝低效玉米田改種飼用油菜。“什么高效種什么。”村支書張正良堅定地說。
幾年前,農民常常發出“今年春耕種些啥”的疑惑。如今的農民主動求變,心中早有謀劃。
3月上旬,省農業廳組織調研組赴荊州、咸寧、黃岡等地,了解全省春耕種植意向。調查了398個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農作物總計劃播種面積比上年擴大7865.2畝,增幅13.5%,春耕種植積極性較高。
種植結構調整不僅是面積的增減,更是質量的提升和結構的優化。著眼于當前市場供求變化,各糧食主產區主動“減劣調優”。公安是棉花種植大縣,近年來,低效棉花種植面積逐漸縮減,用來發展設施葡萄和特色蔬菜,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1萬畝。潛江市發展優質大豆5萬畝,“糧改飼”種植面積達2萬畝。
“飼用油菜、薯類、大豆、綠豆等效益較高的品種,成為種植新寵。”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羅昆說。
綠色生產成為農民的新追求。在濱湖田、低湖田和冷浸田等雙季稻劣勢區,“稻漁共作”“一種兩收”等綠色高效模式遍地開花。監利縣預計今年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95萬畝,比2017年再擴大5萬畝。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綠色就是高效”的觀念在越來越多農民心中根植。
算投入——“今年生產成本有點高”
“優劣種子價格兩極分化。”潛江一家種子經商店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優質種價格漲幅大,而部分品質差、抗逆性弱的品種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走訪市場發現,水稻川香優2號、玉米天優3301、棉花鄂雜棉15等品種十分俏銷,漲幅較大,其中水稻種子川香優2號漲幅達42.9%。而水稻隆兩優1146、玉米太D6F1等品種因性能表現平平,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除了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均呈現普遍上漲的趨勢。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漲價是全國性的,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治理等因素影響,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
種植成本增加、效益收窄。監利種糧大戶楊永智介紹,以中稻生產為例,初步估算每畝田化肥投入成本增加20元,農藥增加12元,加上稻谷國家最低收購價下調,綜合測算今年種植中稻效益每畝減少150元左右。
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蓬勃興起,土地流轉租金也逐年升高。荊州、咸寧、黃岡等地土地流轉租金每年每畝超過600元,嘉魚縣龍坎湖種養合作社土地流轉租金達到1000元每畝。“科學種植顯得尤其重要。”省農業廳專家建議,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用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
聽期盼——“農業保險政策快跟上”
看天吃飯,仍然是農業短期內難以擺脫的境遇。
監利縣尚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有200個中型育秧大棚,去年一場雪災,七成大棚垮塌,由于沒有農業設施保險,每個大棚重建成本高達9000元,公司損失較大。
采訪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農業保險覆蓋范窄、作物少、賠償率低,僅有水稻等少數品種出臺了相關政策性保險。
鐘祥市春園合作社種植4000多畝水稻,去年秋季遭遇連陰雨,中晚稻出現大面積倒伏和穗部發芽,而保險賠償金額標準為每畝80-150元,無法覆蓋農民實際生產損失。負責人朱小林表示,希望適當提高賠償標準。
3月中旬以來,我省氣溫回升迅速,晴雨相間,夏糧夏油作物病蟲害形勢嚴峻。對于今年的收入,襄陽不少農民心存隱憂。
春耕時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對“加大金融貸款支持力度”“糧食收購優質優價”等表達了期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