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宜昌組合拳治“老賴”,兩年執行到位225億多元
限制進行不動產交易、5月1日起限制乘坐飛機和火車高級別席位……日前,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些意見、通知,對“老賴”進行進一步的懲治。記者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2016年以來,宜昌市通過多部門合作、運用科技手段等方式,讓眾多老賴不再“逍遙法外”。截至目前,法院為國家、集體、個人共執行到位225.4億元。
據悉,自2016年以來,宜昌市兩級法院就分別設立“失信曝光臺”,及時全面發布法院上傳的失信人員信息。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布執行案件13721件、失信被執行人32820人次。其中,2017年新增發布失信被執行人5285人次,包括發布公民自然人4984人次、企事業單位301個。
法院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十余項信息,經省高院執行指揮中心自動推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數據中心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中央各部門依職能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信用懲戒。凡進入此名單庫的失信被執行人,不能購買飛機票、全部高鐵車票和動車組一等座以上車票,不能投資、參與招投標、辦理信用卡、辦理貸款、報名參加旅行團等高消費行為。據統計,2017年,兩級法院平臺鐵路懲戒849人次、航空懲戒552人次。
除了堅持權威發布、多方聯動,宜昌市還運用科技手段,強化執行威懾。
“您撥打的機主已被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發布為失信被執行人,請督促其盡快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這是西陵區法院為督促失信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聯合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通信公司,為部分失信被執行人強制定制的失信彩鈴業務。任何人只要撥打被執行人電話,便知其“老賴”身份。“老賴”黃某因為勞務合同糾紛欠下6萬多元,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春節前,西陵區法院給黃某設置了該彩鈴,一周后,黃某打電話到法院要求將彩鈴換下,將錢交到法院。
據了解,全市法院深入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促進執行工作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規范化,執行工作威懾力進一步提升,長期逃避法院執行的1352名自然人、224名法人、37家失信政府機構主動聯系法院履行義務。
此外,全市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通力合作,采取拘留、罰款、追究刑事責任等司法強制措施,聯合懲處失信被執行人。2017年全市法院對拒不履行義務的378名被執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對10名自然人或法人罰款131.1萬元,對規避、妨礙、抗拒執行的18名被執行人依法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責任,司法不誠信行為受到了嚴厲懲處。
(責編 徐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