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關節疼,四肢無力,這些癥狀明顯,但相關檢查指標卻未達到疾病確診值。被當作骨關節炎治療一年,疼痛卻越發嚴重……有癥狀,卻無法確診,被這“四不像”的怪病折磨了兩年,81歲阿姨最終在武漢市中醫醫院被確診為“未分化的結締組織病”。(王淼 通訊員 張智)
今年81歲的陳阿姨家住武昌,兩年前,陳阿姨發現自己手指關節疼,起初并未在意,漸漸發展為膝、肩、踝、腕等……全身關節疼痛,晚上不吃止疼藥根本無法睡覺。家人帶她跑遍了武漢的醫院,根據她的癥狀,醫院懷疑她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者強直性脊柱炎,但相關檢查卻遇到了尷尬的情況——各項檢查的數據毫無例外地不達標,疑似的疾病無法被確診,最后醫生下的診斷是骨關節炎,并進行治療。讓陳阿姨郁悶的是,治療了一年,疼痛卻越發厲害。而且出現肌肉無力的情況,吃飯穿衣這樣簡單的動作都無法完成,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上周末,陳阿姨經人介紹找到武漢市中醫醫院腎病科王剛醫生,想看看中醫能否有辦法。王剛醫生詳細查看了她的檢查報告,發現她的血沉快且球蛋白高,結合她關節疼、肌無力的臨床癥狀,王剛醫生確診為“未分化的結締組織病”。
王醫生介紹,這種病比較奇特,它會具備某些結締組織病的臨床表現,例如關節、肌肉疼痛、表皮變硬、發熱消瘦等,但是檢查的指標卻往往達不到確診的最低標準值,往往被誤診。如果不及時治療,之后就會分化為某一種具體的結締組織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要確診這個病,不能單憑某一類檢查的指標,必須綜合考慮才行。
這樣的疾病在中醫看來均叫做“頑濕痹”,通俗說就是頑固性關節痛,中醫認為是頑固性濕邪所導致的疼痛。這類痛癥主要因環境和飲食兩個因素導致。《黃帝內經》中提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就是說,長期受到自然環境中的風、寒、濕的影響,會引發疼痛。同時,陳阿姨平時總喜歡吃冷的食物,導致其脾胃功能下降,運化濕氣的能力不足,濕邪流注關節,導致疼痛。中醫通過疏風、利濕、通絡、健脾的治療思路進行配藥,可以很好地阻止疾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