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方便服務周邊社區居民,3月7日,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政府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簽署共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聯合體協議。先期在硚口區古田街、漢水橋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試點,打造兩個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后,這兩個街道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家醫療隊的服務。這也是硚口區“環同濟健康城”戰略專項健康項目之一。
“讓技術跑,而不是讓病人跑”,目前中國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基層供給服務質量偏低,基層醫院留不住病人,分級診療難以實現是醫改遇到的難題。同濟醫院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國家隊管理、技術、學科、人才、信息資源優勢,打破醫療資源“倒金字塔”結構,探索創新“同品質”精準幫扶“模式,助力基層醫院重大疾病專科、慢性疾病專科“雙建設”,醫護、管理人才“雙培養”,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雙提升”。
通過建立“醫療聯合體”,同濟醫院將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專家開展坐診、查房、帶教等工作,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為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開展健康管理工作。
發揮大醫院國家級臨床檢驗、醫學影像、心電檢查等互聯互通的網絡平臺作用,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影像疑難病例的遠程診斷,讓同類疾病患者在不同級醫院享有由合格醫生提供“同質化”醫療服務的權利。同時開展預約掛號,方便患者看病、就醫;開通急診綠色轉診通道,根據患者病情有針對性地推薦轉診。
另外,“醫療聯合體”還將借助同濟醫院全科醫師培訓基地等資源,建立三級醫院與社區醫務人員之間常態化技術交流與培訓機制,為社區醫生提供專業的繼續教育支持。
“量身定制”的同濟精準幫扶健康扶貧模式,為深化醫藥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提供了有益經驗。改變了基層醫務人員的臨床技術能力相對薄弱,基層醫院輻射區內的常發、多發、地方性疾病“接不住”;學科“撐不起”;慢病、康復患者“轉不動”的局面,以臨床科研幫扶為手段,變輸血為造血,實現優質資源下沉,三年來,同濟醫療聯合體分級診療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同濟醫院幫扶的湖北省咸寧市中心醫院、海南省文昌市人民醫院、江西省信豐縣人民醫院等基層醫聯體醫院實現了80%的病人看病不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