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趙錫偉(右)向村民了解情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您放心,只要在政策范圍內,我們會盡力幫您。”2月9日,記者在鄂州市華容區廟嶺鎮桐嶺村見到村支書趙錫偉時,他正好在接聽村里趙大姐反映家庭困難的電話。“村民的每一件小事,都要當成大事辦。”趙錫偉說。
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趙錫偉直言“很忐忑”,“感覺自己做的成績微不足道,我會盡最大努力履職盡責。”這些天,他正忙著向村民們征集意見建議,“要把基層的心聲與期盼帶到全國兩會上去。”
今年41歲的趙錫偉,16歲赴武漢打工,從工廠門衛干到辦公家具廠老板。在武漢做生意,他沒有忘了鄉親,每年招工首先想到的是桐嶺村村民,“高峰期,有五六十名鄉親跟著我干。”但是,每年返鄉招工,家鄉的落后狀況讓他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不能光顧著自己,要想著讓更多鄉親致富”,2011年底,趙錫偉選擇回到桐嶺村。他從村會計干起,2014年當選村支部書記。感覺村務、生意難以兼顧,他索性把家具廠轉讓,一門心思撲在村里。
桐嶺村地少人多,1600多人的村子,僅有2200畝耕地,村民收入主要靠種植農作物。
武黃高速上的鴻浩服務區,就在桐嶺村地界內。趙錫偉主動和服務區溝通,解決了村里70多名中老年勞力的就業問題。他還聯系附近的恒大社區,提供一批物業服務崗位。
2017年2月5日,村里接到通知,為配合紅蓮湖半導體產業園建設,將整體搬遷。
全村第一個被拆的,是趙錫偉家的房子。“那是老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兄弟4人給他翻新的房子。我不帶頭,怎么說服村民?”趙錫偉說。他提議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請村民信得過、有威望的人組成村民理事會,配合村委會參與征地拆遷工作。拆遷這個“老大難”,在桐嶺村進行得很平穩。
趙錫偉說,目前村里的集體經濟主要靠茶場和土地流轉,將來還要成立勞務公司、綠化公司等,讓更多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