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劉敏
藥品短缺問題成因復雜,涉及研發注冊、生產流通、采購使用等各個環節。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衛計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工商局、省物價局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著力構建湖北省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根據這一方案,我省短缺藥品保障機制改革,將重在打通信息收集、采購使用等環節“腸梗阻”,進一步加強涉藥管理部門協調,建立長效運行機制,減少藥品短缺發生頻次。
監測全覆蓋 清單制管理
藥品短缺往往由用藥者最快獲知。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用藥信息中快速發覺、提前預警?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省已建立較為完善的湖北省公立醫院藥品綜合監管系統,依托該平臺,建設基于大數據應用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信息系統,逐步推進短缺藥品信息全流程動態感知、預警監測和政策評估、應對防范等智能化應用。《實施方案》要求,全省短缺藥品監測系統要不斷擴大覆蓋范圍,逐步實現全省每個縣都設有監測哨點醫療機構,同時,該系統還將聯通藥品研發注冊、生產流通、采購使用等重點環節,完善短缺藥品多源信息采集與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公立醫療機構短缺藥品監測信息每月零報告制度和生產經營企業短缺藥品預警報備制度,并及時分析、處理和上報管轄區域的短缺藥品及價格變動情況,建立省、市、縣三級監測網絡體系和預警機制。《實施方案》還明確提出,綜合分析疾病譜變化、重點人群臨床用藥需求、突發應急保障需求等各種影響因素,合理界定臨床必需藥品短缺標準,建立省級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定期發布《湖北省短缺藥品預警清單》。
十部門建立會商聯動機制
《實施方案》指出,在現行的湖北省藥品集中采購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基礎上,我省將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
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省級會商聯動機制由省衛計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工商局、省物價局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十個成員單位組成,明確工作規則和任務分工。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綜合評估,統籌解決全省范圍性短缺問題,增強綜合應對能力。
分類施策保障短缺藥供應
《實施方案》要求,我省短缺藥供應保障實行分類施策,罕見病用藥定點生產。鼓勵、引導省內企業和科研機構研發創新,支持我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國家定點生產采購活動。
針對企業停產或臨床需求突然增加等情況造成的短缺藥品,積極協調省內有資質的企業應急生產,配合相關部門加快進口。支持相關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鼓勵綜合實力強、小品種藥物批準文號較集中的企業申報建設國家小品種藥物集中生產基地。
對于因供需信息溝通不暢導致局部性短缺的藥品,根據管轄權限,及時啟動縣、市、省三級調劑;省級調劑無法滿足臨床需求時,及時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協助解決。
對省級短缺藥品清單內的短缺藥品實行直接掛網采購,不設掛網價格,定期對清單內藥品供應情況進行評估,恢復并供應穩定的,及時調整出清單,供公立醫療機構采購。
此外,還要根據實際需求,篩選儲備品種,制定收儲資金計劃,建立省級短缺藥品實物滾動儲備制度。對漲價明顯的藥品及原料藥生產、流通企業適時開展成本價格專項調查,依法查處哄抬價格和壟斷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