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黃一鳴
這個春節,沈騰忙著準備結婚。
正月初五,煙雨蒙蒙。站在冬季管護期的孝昌周巷鎮益華農苗木基地,新龍村62歲的老苗木經營戶湯國明說:“是沈騰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沈騰,一個27歲的年輕人,4年前大學畢業返鄉創辦農業公司,后注冊草坪服務公司,組建花木專業聯合社,用三年時間實現人生三個跨越。
最苦時,47元捱過一周
2014年夏,沈騰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回鄉流轉了70畝土地辦公司。在三個月時間里,他與工人夜以繼日地開荒,并遍訪周邊省份知名苗木基地。
萬事開頭難。2015年,他購回的8車貓爾刺全部死亡,一下就損失5萬多元。攥著僅剩的47元錢,他苦苦捱過一個星期。
之后,沈騰開始試種草,他從郴州運來3000方、7200捆草,一人搬了近3小時。在氣溫33℃以上的大熱天,他埋頭清除雜草,曬脫了幾層皮。
草皮種好了,卻又迎來大旱。他白天趕鳥,晚上澆水,每天干到凌晨1點多鐘,最多只睡5個小時。“那些天吃飯,連筷子都拿不動了。”回憶當初,沈騰感慨萬千。
就是靠著這股子韌勁,草坪慢慢有了銷路,全國各地商戶找上門來。他的草坪也從最初的10畝,發展到今天的260畝。
“苗木合伙人”助農脫貧
孝昌周巷,有名的苗木生產大鎮,但較長時間經營的多是“大路貨”、“低端貨”。曾有三家苗木上市公司前來選樹,一棵也沒看中。他們搖頭說:“再不轉型升級必被市場淘汰。”
沈騰發現,高端草種植在湖北還是空白。為此,他與7個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創辦花木聯合社,推動家鄉苗木提檔升級,并帶動貧困戶脫貧。
周巷鎮給予全力支持,不僅提供辦公場地,還組織赴河南鄢陵、蘭考,學習先進做法和農業合作社運營機制。
2017年,沈騰為聯合社注冊取得“華中花木網”域名,歷時4個月摸清全鎮苗木產業“家底”。
全鎮445戶貧困戶為此享受綠色通道,聯合社67家理事單位對接134個貧困戶精準脫貧;6個試點村以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成立土地合作社,優先貧困戶打工,種高端苗木和標準化苗木,產品優先銷售。
如今,沈騰的精品園發展到585畝,有四冬青、榆榔、山楂等名貴景觀樹6900株,創造產值420萬。
新年,一個新規劃在沈騰心中醞釀:打造一個高端團隊,到2020年,實現種植1000畝,銷售1000萬方,固定資產1000萬元,融資1000萬元。
新時代、新產業、新農村。透過基地百草園那火紅火紅的燈籠,仿佛看到一個年輕創業者的身影,正在廣袤天地里歡騰、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