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深夜,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室一派忙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麟 龍華 通訊員 李曉軍
新春佳節,大量游子返鄉過新年。當城市大醫院不再呈現戰時狀態,紛紛“安靜”下來時,縣醫院就診量卻逆勢上揚,迎來了比平日里更忙碌的時段。
春節假期,記者在棗陽、鐘祥、孝南區等縣級醫院看到,因交通意外事故、醉酒、老年人食道堵塞、心梗等突發事故,急診量井噴;兒科新年寶寶扎堆出生,其中二胎寶寶數量過半。盡管基層醫務人員努力堅守,令人倍感敬意,但基層醫療的短板在“非常時段”愈加顯現。
就診量井噴,醫療服務告急
“醫生,快救救我父親。他中午吃肉,被卡住喉嚨了。”
“醫生,快救救這個男子,醉酒騎摩托車,撞倒在路邊,我們接到報警時,已經有一個半小時了。”
“醫生,我妻子快要生了,她已經48歲了,需要趕緊剖腹產。”.......
大年初一,記者蹲守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現,該院急診科就診量井噴,偌大的急診科被患者圍得水泄不通,120急救車穿梭不停。盡管醫護人員人數增加一半,實行三班倒,全天候應對,但仍然無法滿足患者需求。
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全天,29歲的護理組長楊鵬是在急診科度過的,盡管雙眼通紅,身體疲憊,但她仍然拒絕急診科主任陳大貴的好意,堅守在急診科。
“病患太多了,就診量是平時的三倍,尤其是醉酒駕駛引發交通事故、春節聚餐老人吃肉時骨頭食道堵塞的突發事故特別多,”楊鵬說:“除夕夜,她就搶救了4名重病患者,其中一名食道堵塞的老人和一名醉酒駕駛的中年男子,仍然沒有搶救過來。”
“太可惜了,我們和醫生都盡了全力。”楊鵬傷心地說。
雖然只有29歲,但楊鵬已在急診科堅守6年,她的丈夫也是醫院麻醉科手術醫生,近3年的春節,他們夫妻都是在醫院度過的。
春節期間,鐘祥市人民醫院同樣超負荷運行,除夕至初二3天,急診人數分別達到472人次、359人次、567人次,累計1398人次,急救120救護車出車56次。該院急診科科主任劉勝鯤介紹,外傷、醉酒、中風、腹痛患者應接不暇。“醫院急診醫生本來就不足,難免忙亂,引發了幾名患者家屬的不滿,真是有苦說不出。”他無奈地說。
急診科告急,縣醫院產科同樣告急。
大年初一深夜10時,記者在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手術室看到,這里依然燈火通明,徹夜進行著剖腹產手術。
產科所有醫生均放棄了休息,堅守在手術臺前,迎接了一個又一個新生命。
“母子平安。”產科主治醫生錢瑋剛從手術室出來,就又接到了新任務,一名48歲高齡產婦突然發作,被急診轉到產科,需要手術。
“除夕夜12時到凌晨8時,我們做了4臺剖腹產手術,大年初一白天做了7臺手術,后半夜又做了9臺手術。”錢瑋介紹,今年春節期間,該院出生的寶寶超越往年,僅除夕至初一兩天,就有23名寶寶出生。其中二胎寶寶超過一半,
鐘祥市人民醫院產科同樣繁忙,除夕至正月初二共出生了9名寶寶,其中二胎寶寶4名。
鐘祥市人民醫院醫生說,縣級醫院產科醫生太缺了,近年來,二胎寶寶扎堆出生,尤其是春節,許多農民工夫婦選擇回鄉生孩子,縣級醫院產科醫生更顯得捉襟見肘。
分級診療,整合優化醫療服務
春節,縣級醫院告急,暴露出醫療資源分布短板與不足。
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楊建強介紹,春節,大量游子返鄉,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不足,民營醫院春節放假,縣級人民醫院成了春節堅守健康的主戰場,加上春節期間,農村醉酒駕駛、聚餐等引發的突發事故增多,縣級醫院壓力倍增。
醫療資源如何整合優化,隨著人口流動,更好服務患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陶紅兵認為,隨著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日趨便利快捷,人們春節返鄉就醫的意愿日趨強烈,但當回鄉人群重新外出時,縣級醫院可能重新回歸少人問津“常態”,醫療服務如何適應這種“潮汐式”的就醫需求,還是應該從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著手。補強急診、兒科、產科等醫療人員缺乏領域,同時改善醫療服務軟硬件細節和患者就診體驗。
楊建強建議,節假日返鄉就醫高峰時段,運用遠程診療、會診等方式,讓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實現醫療服務的合理調配,滿足基層患者的就醫需求。
“人口流動帶來的新問題,需要衛生計生行政管理部門及醫療機構負責人認真面對,加以提高和改進。為推進分級診療時代的逐漸走來,提前謀劃布局。”陶紅兵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