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全媒記者曾莉、通訊員劉慶忠、趙雅靜)“風速6.7米/秒,溫度3.7℃……”大年初二早晨6時許,崇陽金沙區域大氣本底站的氣象觀測員章帆、魏來就早早起床,他們倆要從山腰的宿舍趕到山頂的氣象觀測場,在7時30分之前進行第一輪氣象巡視。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七,他們倆都要堅守在這座人煙稀少的山頂氣象站,守望風云變幻。
該站位于咸寧市崇陽縣路口鎮海拔751米的韮菜巖山頂,是世界氣象組織布設在我國的七個本底站之一,也是華中地區唯一的大氣本底站,開展包括溫室氣體、氣溶膠、氣象等多方面觀測,部分采樣資料為國家氣候談判提供數據支撐,必須要24小時值守。
由于對環境的特殊要求,站點距崇陽縣城30公里,周圍3公里無人煙。平時,全站四名氣象觀測員兩人一組,吃住在站內,每周換一次班。臘月二十八接班前,章帆和魏來備齊了一周的生活物資,還帶了些魚糕、肉圓子、臘肉上山。這一輪,他們要堅守9天。
90后的魏來,大學畢業后就到站里工作。他說,在無人的山頂,每天除了靜悄悄的樹林和時常刮起的大風,就只有觀測場、業務室、餐廳和宿舍,平時就很寂寞。除夕夜聽不到跨年的鐘聲、歡慶聲,也看不到絢爛的煙花,想家的時候就吃點魚糕圓子,感受一些年味兒。
春節期間,相關單位都只有少量值班人員,兩人比平時更忙,責任更大。
每小時,他們要進行一次網絡安全巡視。早上7時多巡視觀測場、填寫氣象要素數據;8時50分進行大氣成分采樣;9時30分測降水pH值、降水電導率;10時30分檢查大氣成分儀器……一個忙碌的上午過后,兩人還不能休息,要繼續觀測一輪氣象要素、溫室氣體采樣等,一直忙到晚上8時許,兩人才能停下來歇一會兒。
“今年除夕天氣算給力,氣象觀測也相對輕松些。”章帆介紹,本底站的觀測場建在山頂開闊處,每年冬季都有一個多月冰凍狀態,預測今年春節長假后期有雨雪天氣,到時進行氣象觀測又是一場艱難的戰斗。記得有一年除夕夜,天下著大雨,凌晨溫度特別低,觀測場的設備不停地壞,他打著手電筒,一趟趟冒雨去修理。往回走時前腳一滑,重重摔了個跟頭,身上衣服全濕透了。他咬牙爬起來,忍著暈眩和疼痛回到值班室,打著哆嗦查看觀測數據是否正常發送。“降雪天氣,必須加密觀測氣象要素并向上級部門發送數據;冰凍天氣,要開展多線徑電纜積冰人工觀測,為供電安全保障提供核心觀測數據。越是惡劣天氣,我們的責任越重,再大的困難都要克服!”
晚上9時,章帆8歲的兒子給他打來視頻電話,嘰嘰喳喳地告訴他春節這幾天發生的趣事,買了新玩具、吃了好吃的。掛電話時,兒子有些依依不舍地問,“爸爸,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時候回來?”看著手機屏幕上兒子可愛的笑臉,章帆眼含熱淚。
37歲的章帆在這座山頂氣象站工作了10多年,有5個春節在崗位上度過,“雖然惦記家人,也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個熱鬧的年夜飯,但想到能讓更多人在除夕晚上和家人團聚到一起,就覺得心里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