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魚、蒸肉、蒸蘿卜絲、珍珠圓子、筒子骨熬藕湯……大年初二下午5時,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洪湖市萬全鎮永鋒街的徐海平爹爹一大家18口人圍在桌子前,熱熱鬧鬧,有說有笑。
“我們洪湖人,飯桌上要是沒有十大碗,就不算是過年。”53歲的徐海平精神飽滿,神采飛揚,一點都看不出4天前因腎積水化膿通過急診手術才脫離生命危險的痕跡。
原來,臘月二十六上午,徐爹爹因右側腰疼得厲害,高熱不退入住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經過檢查,醫生發現他因結石卡在輸尿管,導致感染加劇,腎積水化膿,高熱40℃以上,全身寒戰,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表現出尿源性膿毒血癥的癥狀。這是臨床上泌尿系結石梗阻感染最兇險的情況,一旦處理不及時,極易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盡快轉上級醫院。”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黃邦洋醫生一邊下達醫囑,一邊撥通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泌尿外科劉同族主任醫師的電話。“抗感染治療,讓患者不吃不喝,做好急診手術準備。”接到電話后,劉同族囑咐道。作為緊密型醫聯體協作單位,雙方醫護人員在兩院的合作機制下,保持著高度的默契。
晚上7時從洪湖二院出發,當晚10時30分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手術室,劉同族主任成功為徐爹爹作了輸尿管鏡檢及支架植入術,引流出大量膿性尿液,解除了梗阻感染的危機。術后兩天,徐爹爹高燒退去,病情穩定,精神狀態良好。
“臘月二十八,劉主任說我的情況很穩定,可以轉到基層醫院繼續進行抗感染治療,我特別高興。這幾天,我每天都按時在街上的衛生院打針治療。今年能和家人在一起過年,多虧了分級診療的政策。”徐爹爹說。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8月2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托管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來,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已通過綠色通道轉診疑難危重患者千余人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楊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