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
年年相似又不同
央視春晚是每個中國人的春節記憶
一個個經典的形象總是能給我們帶來
難以磨滅的記憶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
今年春晚上的湖北元素
每一次驚喜亮相,都引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武當武術首上央視春晚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2月15日晚,“戊戌狗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全場唯一的武術類節目《雙雄會》 上演,節目中,武當太極與少林功夫首次同臺。
這也是武當武術,這一具有荊風楚韻特色的武術拳種,在央視春晚舞臺上首次亮相。
領銜的是湖北80后高手。 來自湖北省武當山的武術傳人清風子, 與少林武僧高手等一起擔綱一場長達4分多鐘的節目演出。
15日,在參加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的彩排間隙,清風子接受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的專訪。
清風子,武當玄武派十六代傳人,擅長武當太極、形意、八卦、武當劍、武當派各種奇門兵器,尤以武當內家絕學,武當五行內功(亦稱二指玄功)出眾。擅長提縱術(俗稱輕功)。自古武當派門規甚嚴,功夫更是秘不外傳,但清風子始終持之以恒,虛心求教,久經師門師父考驗,加上自身基礎良好,終得師傅授之真傳。
清風子介紹,今年是他的本命年,1982年他出生于宜昌,自幼學習武當武術。自從參加2007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以來,他就受到廣泛關注,早在2013年和2014年的北京衛視春晚他就亮相過。在2013年北京衛視春晚中,清風子表演《樁上武》,在梅花樁上打太極的絕技表演令觀眾難忘。
每年春晚的武術節目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氣概,所以總能讓人感受到熱血和振奮。
節目中還匯集了五位太極世界冠軍、中國嵩山少林寺武僧團、連續十五次登上春晚的河南少林塔溝武校以及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的學員們,個個都稱得上是“武林”高手
在春晚舞臺上,一個長10米、寬50厘米、高2米5的巨型“蹺蹺板”上,清風子與眾位武林高手一較絕技。
這個巨型“蹺蹺板”叫做“磨秋”,是我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運動。其橫桿轉動時狀似推磨,又如秋千上下升降,故得名。清風子說:“該創意起源于我2013年全情投入的一個大型舞臺秀《太極圖》,當時就引起了春晚節目組的興趣,一直到今年才終于登上春晚舞臺。這個‘磨秋’應該是今年央視春晚現場最大的一個舞臺道具。”
清風子介紹,去年12月中旬,他接到了央視春晚導演組的正式通知。從進入春晚劇組,到除夕春晚直播,《雙雄會》這個節目先后參加了10多次彩排審看。
王凱懷念兒時過年的味道
連續兩年收到春晚的邀約,狗年春晚,人氣持續走高的武漢伢王凱再度登上春晚舞臺“跨界”演唱。
今年,他與楊洋深情獻唱《我的春晚我的年》,被網友評為“高顏值組合”。
而這首歌的歌詞,也讓王凱想起了小時候在武漢過年的氛圍。
在后臺接受采訪時,王凱說:“以前我們小的時候,住的都是那種自己家蓋的樓,然后家里親戚都住在一個院里,對面是誰,這邊是誰,隔壁是誰,都住在一個院里,所以每到過年都是自己在家里做年夜飯。 比如今年是我家做,明年是你家做,后年是他家做,然后所有人都去他家吃,就特別熱鬧。現在可能拆了,拆了之后變成樓房了,(住進)樓房之后可能大家住得沒有那么近了,而且房子也沒有以前那么大了。所以現在大家都選擇到餐廳里去吃年夜飯。所以也是說咱們現在生活好了,大家也不太想自己動手了,能不自己動手就不自己動手了,都出去吃。”
黃旭華亮相央視春晚寄語年輕人
2月15日央視春晚現場,中國“核潛艇之父”、湖北省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黃旭華院士通過直播鏡頭,向全國觀眾問好。
23時15分許,央視主持人康輝來到黃旭華院士身邊。他介紹說:“在我身邊是一位杰出的老人,是敬業奉獻模范,93歲高齡的黃旭華院士。”與黃老圍坐一桌的還有敬業奉獻模范、導彈專家譚清泉,助人為樂模范、慈善醫生韓凱,見義勇為模范、國家電網職工王生廷,孝老愛親模范、小學教師溫金娥。
最后,黃老代表所有道德模范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黃老話語鏗鏘:“在新春佳節祝全國人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希望年輕人繼續奮斗,勇于創新,為國爭光。”
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湖北日報2017年7月10日一版曾以《中國“核潛艇之父”的傳奇人生》為題發表長篇通訊,報道老人感人事跡。去年,黃老獲評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表彰大會合影留念時,習近平總書記一再邀請黃旭華坐身邊,成為全國關注焦點。
網友評論:
網友“董軒萌”:黃旭華老先生竟然來了春晚,看到他的一瞬間就感動到了。
網友“hsochbmaoegdbbcsk”:看到春晚上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竟然莫名感動!感謝他們,才有這么強大的中國。
中南民大學子為四個節目伴舞
15日晚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50名大學生登上春晚舞臺,為《萬紫千紅中國年》《零點鐘聲》《中華手拉手》《難忘今宵》 4個節目或環節伴舞。
這是該學院學子繼去年參加央視春晚10個節目的演出之后,再一次受邀上春晚。
幾支舞蹈都有著濃郁民族特色。
開場歌舞《萬紫千紅中國年》烘托賀歲歡快的氛圍,《零點鐘聲》渲染跨年的歡樂氣氛,民族歌舞《中華手拉手》寓意民族團結一家親,壓軸歌舞《難忘今宵》奔放大氣。
此次參演春晚的50名大學生中,既有連續兩年上春晚的學生,也有大一新生。他們笑言:“希望爸媽和老師、同學在電視里看到我們。”
這群大學生在北京進行了58天的刻苦排練,經常從早上9點排練到凌晨2點,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力求盡善盡美。不少學生感冒發燒,仍堅持排練。為保存體力,他們一有空就補覺,練就了“秒睡”功夫。
據了解,中南民大學子已六次登上央視舞臺,除春晚外,還參演了《五月的鮮花》《中國民歌大會》等節目。
中國電信武漢藝術團第15次登上春晚
提到央視春晚,就不得不提到“金牌綠葉”——中國電信武漢藝術團,今年是他們第15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成了名副其實的“固定班底”。
說起中國電信武漢藝術團與央視春晚的結緣,還要追溯到1997年的世界電信日全國郵電職工調演。
當時該團的5個節目,奪得了2個金獎、2個銀獎和1個銅獎,精彩表現不僅博得滿堂彩,還打動了臺下央視著名策劃人、導演焦乃積的心。很快,中國電信武漢藝術團被推薦給中央電視臺。那一年,藝術團剛剛成立,焦導的推薦讓團隊聲名鵲起,并于2001年成功走入春晚導演組的視野。
狗年春晚,來自中國電信武漢藝術團的32名演員,承擔起七八場歌舞節目的重任。 其中最小的一名演員剛滿18歲,是頭一回參加春晚,而經驗最豐富的一位,則是第15年登臺的“春晚老人”了。
團長馮琳告訴記者,團隊從去年12月28日駐扎進春晚劇組,在北京一呆就是近60天。其間碰上流感,舞蹈演員人數眾多,排練空間又相對密閉,不少演員“中招”,“到現在大家已經經歷了三四輪的生病高峰”。但“輕傷不下火線”,沒有人因為生病而耽誤了團隊的進度,說起團員們的努力,馮琳連說了幾個“不容易”。
武漢郵政藝術團堅守11年
同樣稱得上央視春晚“標配”的,還有第11次登上春晚舞臺的武漢郵政藝術團。
第7年帶隊進京,每天12個小時以上的訓練,一練就是58天,團長龔焰不想再說光鮮背后的付出,“我們是春晚老團隊了,自然要在來自全國的其他團隊面前做出表率”。
這一次,來自武漢郵政藝術團的32名演員參加了7個節目的演出。
因為流感,排練期間,不少成員都是在帶病堅持,“有女生燒到39℃仍堅持排練”。
團隊里負責編導的隊長張凱敏,身兼數職,除了負責團隊的排練,還常常被安排各種工種,比如幫未到場的歌手走位等等,一會兒當周杰倫,一會兒當蕭敬騰,不僅沒有怨言,還干得不亦樂乎。“我們的工作不是以時間計算的,而是用結果來呈現的。為了春晚,大家都盡心盡力,因為我們知道,這次露臉不僅代表著企業,更代表了湖北武漢的形象”。
從1999年為孫悅的《快樂指南》伴舞開始,在全國首創快板舞的武漢郵政藝術團,就開始成為央視春晚的“御用團隊”。可雖說是“春晚老團隊”,但每年想從全國若干藝術團隊中殺出重圍,靠的還是日復一日的努力。“導演組會從團隊的業務上、反響上等各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定”,龔焰說,除了春晚,央視眾多大型活動現場,也常常能看到武漢郵政藝術團的身影。
來源: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
微博:@湖北日報
編發:黃珺
出品: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