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拍到了‘鳥中大熊貓’”,在江夏濕地,全球僅存約500只
長江日報融媒體2月9日訊“我拍到了‘鳥中大熊貓’!”9日下午,市民侯女士激動地打來熱線電話稱。在江夏上涉湖濕地保護區拍到了比大熊貓還珍貴的極度瀕危動物——青頭潛鴨。
年近6旬的侯女士介紹,自己退休后迷上了拍攝鳥類。一有閑暇,就會到武漢三鎮拍攝鳥類。8日17時許,她與丈夫來到江夏上涉湖濕地保護區,在離岸邊四五百米的湖中發現了一群鴨子正在游弋,她數了數有11只。
“拍鳥有四五年了,一般的飛禽我都認識,這群鴨子我看著有些眼生。”侯女士拿起了新買的相機,對著鴨群照了多張照片。9日,她從相機里調出照片準備修圖,越看越覺得這群鴨子不簡單。她拿出《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查看,深灰色的嘴、棕褐色的胸口以及白色的腹部,“天哪,這不就是罕見的極危動物青頭潛鴨嗎?”
長江日報記者請教了武漢市林業科技推廣站副站長、動物專家杜有順。看過侯女士拍攝的一系列照片,杜友順確認,這就是青頭潛鴨。
據了解,青頭潛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為最高級別——“極度瀕危”,屬于極危鳥類。目前清頭潛鴨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少,全球范圍內僅存500只左右。
記者檢索發現,今年1月份,黃陂區一湖泊濕地中,拍鳥愛好者們就曾發現200多只青頭潛鴨聚集過冬。
為什么青頭潛鴨會頻頻在武漢出現?據了解,青頭潛鴨對繁殖地生態環境要求很高,一般被視為判斷地區環境好壞的指標性物種。青頭潛鴨屬于遷徙型候鳥,武漢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3位,濕地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近四成,被譽為“濕地之城”。加之武漢近年來濕地保護成效顯著,優越的自然環境頗為適合鳥類棲息、繁殖覓食及中轉,成為吸引“鳥中大熊貓”來漢過冬的重要因素。
杜有順還介紹,由于武漢生態環境向好,越來越適合野生鳥類生存,成群青頭潛鴨在南遷過程中,不少青頭潛鴨停留在黃陂、江夏等遠城區的湖泊中過冬,不再往南飛了。
(責編 徐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