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郭習松 通訊員 衛掌帥 劉堅
2月8日,從全省糧食工作會議獲悉,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已于2月6日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根據《意見》,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成優勢和特色明顯的新時代糧食產業體系,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全省糧油優質品率提升30%以上;糧油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90%。
龍頭引領,多元協同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提出,做強做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優勢品種為依托,推動區域性糧油加工企業兼并重組。支持創建“中國好糧油”和“荊楚好糧油”示范企業。扶持和認定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國家和省級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力爭到2020年,打造3家左右年加工能力過100萬噸、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糧油加工企業。
《意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軍糧供應體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構建“產購儲加銷”協作機制,做強做優做大一批競爭力和控制力強的骨干國有糧食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元主體參與“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和“放心糧油”市場體系建設。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培育發展跨區域、跨所有制的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和產業聯盟。力爭到2020年,全省糧油優質品率提升30%以上;糧油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90%。
產業集聚,力爭打造10個百億糧油產業園區
《意見》要求,推動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引導糧油加工龍頭企業自主建立優質糧油生產基地,與新型糧食經營主體開展產銷對接和協作;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實現糧源基地化、加工規模化、產品優質化、服務多樣化。
《意見》提出,支持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對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在長江、漢江沿線稻谷和“雙低”油菜籽主產區,打造稻谷和油脂精深加工產業集群;沿漢(武漢)十(十堰)高速公路走廊,打造優質小麥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在西部山區,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雜糧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在恩施州和江漢平原,打造富硒糧食產業集群;在傳統畜禽、水產養殖主產區打造飼料加工產業集群;在武漢城市圈及區域中心城市,打造食品加工及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打造10個左右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區域糧油產業園區(集群)。
《意見》提出,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支持稻田綜合種養、再生稻、有機糧油等綠色生產方式,發展優質稻、富硒糧食、“雙低”油菜、稻米油、雜糧等優勢特色糧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增加綠色有機和多元化、個性化產品供給,指導有條件的縣(市、區)主推2-3個優質糧油品種,實行集中連片種植、規模化經營。
創新業態,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
《意見》鼓勵、支持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鼓勵、支持建設區域性、信息化糧油批發市場。完善省級糧食電子交易平臺,拓展商品糧競價交易、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功能。支持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基地和糧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設,鼓勵發展糧食產業觀光、體驗式消費等新業態。
《意見》提出,將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支持推進米面、玉米、雜糧及薯類主食制品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等產業化經營方式,大力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依托“放心糧油”供應網點、連鎖超市、社區食堂及餐飲門店,開展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認定扶持一批放心主食示范單位,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新模式。保護并挖掘傳統主食產品,鼓勵開發營養、保健主食產品,增加花色品種。
打響“荊楚大地”公共品牌。培育打造“湖北糧、荊楚味”地域品牌,全方位、多途徑加大“荊楚大地”糧油公共品牌宣傳,建立共享機制,促進品牌整合,提高湖北糧油品牌在全國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農業投資、貿易、科技、產能、糧機裝備等領域的合作。
強化支撐,加大糧食發展實績考核權重
《意見》提出,落實“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發展高效節糧節能成套糧油加工裝備,提高關鍵糧油機械及儀器設備制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支持重點地區打造“湖北糧機制造”產業集群。
《意見》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設立研發基金、實驗室、成果推廣工作站,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糧食領軍企業,培養一批糧食產業技術專家。支持發展糧食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快培養行業短缺實用型人才,培育“糧工巧匠”。
《意見》強調,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實績在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大力開展糧食產業扶貧。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糧食產業。
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協調力度,統籌發揮各級產業基金和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壯大實力,強化服務功能,將糧食產業發展所需資金納入業務支持范圍。建立健全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土地、電力等部門依法依規為糧食企業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