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訊 《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2018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7年9月19日,武漢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修訂《條例》共70條,分為總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國家機關保護、社會保護、對特殊群體的保護、法律責任、附則8個章節。
條例亮點:
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騎自行車
近年來,未成年人被困車內、騎自行車受傷等安全事故頻發,其中不少是家庭監護不當所致。新修訂《條例》強調了家庭首要監護職責,尤其是對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保護,給出了近乎說明書式的詳盡規定,這在國內未成年人保護立法方面尚屬首創。
《條例》在家庭保護一章中規定,監護人應當為未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充分監護,不得使其處于無人看護或有安全隱患的場所;未成年人乘車時,未滿12周歲不得坐副駕駛座位,未滿8周歲不得被單獨留在車內,未滿4周歲應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家長不得讓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不得讓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騎電動車。該條規定中年齡的劃分,吸納了《民法總則》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的劃分標準。
德治+法治,立體化預防處理校園欺凌
據騰訊新聞2017年發起的網絡調查,3.6萬名受訪者中,近六成表示經歷過校園欺凌。此次立法調研中,不少家長代表也痛訴校園欺凌事件對孩子身心產生負面影響。對此,《條例》明確了校園欺凌預防處理工作機制,還首次將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等8大教育寫入法規。以德化人,以法立身,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遏制預防校園暴力。
《條例》規定,學校應當將校園欺凌的預防治理納入學校安全工作,建立校園欺凌的預防、處理制度和應急處置預案,公布舉報、投訴電話,調查、掌握學生的情況,及時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預防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學校應當及時制止校園欺凌行為,通知學生家長,并根據情節輕重對侵害者予以教育和處理;對可能構成校園治安事件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教育部門應當會同公安、街道等部門在學校組織成立工作小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事件。
校內裝視頻監控,嚴查教師資格防虐童
去年幼兒園虐童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條例》修訂過程中,省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應在《條例》中加入相關規定,防控幼兒園虐童事件。
最終《條例》規定,教師、衛生保健人員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幼兒園保育員應當接受職業培訓,取得崗位任職資格;學校、幼兒園應當安裝安全視頻設施,有條件的,與公安機關實施聯網監控;學校、幼兒園及其教職員工不得侮辱、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教育部門應當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定期檢查、評估和指導幼兒園的保育、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注冊直播需經父母授權
當前網絡直播中豐富的電競、娛樂、科技活動等吸引著未成年人的目光,不少人也參與其中,但問題也相繼出現。為此,《條例》規定,視頻直播網站聘請未成年人擔任主播或者為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冊通道,應當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
該規定在科技手段方面如何落實
斗魚直播公司法務副總裁鄧揚:早在《條例》修訂之前,斗魚已有一些實踐探索。在注冊環節,斗魚使用第三方人臉實名認證系統,如發現注冊者是未成年人將不予通過。未成年人如需直播,需其監護人手持身份證、授權書拍照上傳,審核通過后方可;直播環節,審核人員會在開播時查看直播主體及內容,避免出現未成年人未經授權直播。嚴查直播內容,一旦違規將依規處理。
倡導“融合教育”保障殘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權
此次立法調研中,不少殘疾孩子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不受歧視的環境中,更好地融入社會。2017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也提出“推廣融合教育,保障殘疾人進入普通幼兒園、學校接受教育”。
最終《條例》規定,適齡殘疾未成年人能夠適應普通學校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就近到普通學校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并統籌規劃,優先在部分普通學校中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配備必要的設備和專門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及專業人員,指定其招收殘疾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教育部門應當會同衛生計生、民政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建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會對適齡殘疾未成年人的身體狀況、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適應學校學習、生活的能力進行評估,提出入學、轉學建議。
條例下一步如何落實?
武漢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加大《條例》宣傳力度,建設專業隊伍開展普法宣傳,推出《條例》動畫宣傳片,組織青少年參與“法治小先鋒”冬令營活動;強化責任分解,組織、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強化執法檢查。在《條例》施行一年之后,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對武漢市實施《條例》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武漢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將深化中小學有效德育建設、高效課堂建設工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教育實踐活動,推進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建設,構架好以價值觀為引領的家校共育網絡,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地;完善校園欺凌預防處理機制,將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督導納入下校常規督導的重要內容,實行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月報制度,開展市級復查;下一步將開展幼兒園校園安全視頻系統建設,逐步推進視頻設施標準化建設,探索逐步與公安機關聯網,形成聯動機制;加大民辦幼兒園監管力度,將幼兒教師的補充配備和從業資格審核作為民辦幼兒園設置、審批和年檢等的重要指標。
武漢市民政局:針對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失當而陷于困境的未成年人,市民政局將繼續推進“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幫扶社工服務項目;面對身處不良生活環境的困境未成年人,將解救到救助站就讀楚星班,由政府履行臨時監護職責。為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在親屬中尋找合適的監護人,發動社會愛心力量切實履行監護職責。探索新型家庭寄養模式,政府給予寄養家庭生活和學習補貼。
武漢市文化局:今年寒假期間將開展《護苗·網絡安全課》宣傳活動,引導青少年綠色上網、安全上網;開展違法違規網絡游戲專項整治行動;實行互聯網文化企業監管“網格化”,每個企業監管職責壓實到具體執法機構、人員,出現問題及時約談、叫停;加大對“兒童邪典片”的查處力度。
武漢市檢察院:在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中,加入對《條例》的宣講;利用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服務平臺的大數據,有針對性地開展司法保護;將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觸角延伸到刑事、民事、行政、刑罰執行等各個方面;綜合運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救助、社會救助等維護特殊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監督相關職能部門及時介入受虐待、被拐賣、非法雇傭等困境兒童的保護。
武漢市殘聯:做好殘疾兒童康復、助學工作。目前已將全市2189名6-14歲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基本信息按照戶籍區劃制作了詳細名冊,要求各區殘聯組織街道、社區逐一聯系上門調查,建立本轄區6-14歲殘疾兒童受教育情況檔案。此項工作正在進行,計劃將于明年元月份完成;對殘疾人學生及低保殘疾人家庭子女給予學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