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肖擎
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在講“準備吃虧”、準備困難時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他說:“許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準備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不利的情況”。這說的是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極端重要性。“我們將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定發展信心,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爭取更好結果,推動湖北發展行穩致遠。”政府工作報告中,“安不忘危,穩不忘憂”的態度體現對風險的預判力、把控力。
古人講,“思所以危則安矣”。報告6頁多的工作回顧,呈現了過去五年湖北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但“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決勝全面小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防”不是被動,恰是主動;不是消極,恰是積極。身處盛世安不忘危、穩不忘憂,與身處逆境堅定信心、百折不撓一樣,從來都是難能可貴的擔當。
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強化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薄弱環節監管,加強養老保險金收支管理,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這些工作之所以須臾不可忽視,就在于如果處理不好、處理不當,都會對我省改革發展進程產生重大影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之戰,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首要之戰如何打?“輸不起”如何變成“贏得了”?關鍵就是既重視補齊短板,更注重加固底板,無懼于做最壞的打算,砥礪“辦法總比困難多”的信心與勇氣,善于發現問題,敢于面對問題,長于解決問題。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筑牢“安全網”,加固“防護欄”,我們就一定能從容應對挑戰、贏得戰略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