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1月24日,湖北日報全媒體演播室,代表們參加訪談。左一為主持人江卉,左二起分別為陶良虎、胡丹、笪鳳梅。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牢鄉村振興戰略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我們要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訪談嘉賓:
陶良虎 省人大代表、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笪鳳梅 省人大代表、鐘祥市九里回族鄉黨委書記
胡 丹 省人大代表、武漢市黃陂區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創辦人
主持人:江卉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擘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新時代背景下,傳統農業大省湖北,鄉村如何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荊楚大地如何變為現實?1月24日,湖北日報、湖北日報網、湖北日報客戶端等,就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邀請省人大代表進行了全媒體直播訪談。
關鍵詞:產業興旺
農業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請問,要實現從量到質的跨越,湖北農業該如何發力?
陶良虎:當前,我省經濟從高速度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農業發展同樣要適應這一要求,向提質增效的方向轉變。《政府工作報告》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位,以此為抓手,扭住農村發展的矛盾,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轉型,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作為產糧大省、魚米之鄉,湖北推進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在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產品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調優調高調精農業產業,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促進農業發展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笪鳳梅:推動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在發展現代農業上,我們九里回族鄉經過嘗試,嘗到了甜頭。鄉里吸引春源合作社、綠邦合作社、宇兆農業發展公司、宏軒農業發展公司等“農”字龍頭企業,根據土壤、氣候特點,建起蓮藕、冬筍、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種植基地,發展特色農林業1萬余畝。農民在流轉土地后可以在基地就業,既拿分紅又拿工資,集體經濟收入也大幅增加。
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旅游+現代農業”美了鄉村、富了農民。種養殖本業強大,村落風貌清爽宜人,直接帶動了鄉村游人氣高漲。作為荊門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我們鄉發揮優勢,種植了總數超過10萬株的櫻花、紅葉石楠、桂花、女真、紫薇、水杉等,打造“花鄉”,每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以上,帶動農民增收。未來,我們將建設稻田文化展示基地、“紅色驛站”等特色景點,打造“吃—住—旅—玩—賞”的一條龍式鄉村旅游模式,讓九里成為城市休閑“后花園”。
關鍵詞:生態宜居
今年要建1000個綠色示范鄉村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三鄉工程”,引導工商資本、技術、人才更多流向農村。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請問,實現生態宜居,廣大農村還需要邁過哪幾道檻?
陶良虎: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農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稻花香里說豐年”……美麗鄉村,令人向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迅速推進,粗放的發展方式打破了農村的生態平衡,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遭到破壞。農村發展的這些“痛點”,是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的難點,也是解決問題的著力點。
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不僅要推進農村道路、污廢處理、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而且要加強生態建設,在農業農村發展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要強化規劃引領,科學編制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同時開展人居環境治理。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我省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建設1000個綠色示范村,完成100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整治和建設,讓新時代的鄉村綠起來、美起來,真正成為農民的幸福家園、城里人的夢里老家。
笪鳳梅:我所在的九里回族鄉是城市近郊鄉鎮,基礎設施已經和城市實現了無縫對接。在交通方面,現有一條省道,規劃建設的兩條國道即將動工,兩條高速出口距離集鎮街道不超過10分鐘車程。在生活方面,自來水、寬帶、天然氣等在鄉鎮已實現全覆蓋。
我們完善鄉村治理,加強黨管農村工作,建強村支部,選好領頭雁,各村通過村規民約引導村民按章規范言行,實行積分制管理,年底按照分值給予資金或物品獎勵。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建設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健身器材、休閑花園等,引導鄉親們健康快樂生活。
胡丹:振興鄉村,關鍵在人。政府要通過頂層設計,發展產業,集聚人氣。“三鄉工程”以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為主要內容,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具體行動。工程廣泛利用社會和市場的力量,盤活了農村的農房、田地、勞動力等要素,撬動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與此同時,現有農村各級各類人才也要穩定好、利用好,可以通過提高待遇、提供平臺、優化環境等措施,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如鎮村干部、種植養殖能手、專業技術人才、農民企業家等。
振興中的鄉村要想拴心留人,除了政策引導,最終還要依靠鄉村自身強大的吸引力。近年來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優質教育、醫療和文化資源等軟件還很缺乏。農村天地無限廣闊,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宜居安樂的美麗家園,鄉村的“磁力”才會真正強起來。
陶良虎:《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鄉村治理。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傳承弘揚農耕文明的精華,塑造鄉村德治秩序,形成新的社會道德標準,注重樹立宣傳新鄉賢的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帶動村民奮發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帶動村民和睦相處,大力提倡推廣移風易俗,營造風清氣正的淳樸鄉風。
關鍵詞:深化改革
以改革深耕希望的田野
主持人:我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鄉村振興離不開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農村改革,推廣土地按戶連片耕種。請問,深化改革,如何為我省農業農村添動能?
陶良虎:推進鄉村振興,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要守住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還要深化改革,包括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把好維護農民權益的“關口”;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擴大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這些為工商資本下鄉提供了市場“接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還體現在投入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公共財政、土地增值收益、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政策。總的方向,應該是適應市場化、國際化形勢,以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為核心。
笪鳳梅:“三權分置”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于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為推進改革,我們在全鄉范圍內開展系統的清產核資,包括宅基地、承包地、荒地、水面等資產資源清理全覆蓋。同時,對以往未簽訂合同或簽訂合同不規范的土地,拿出來經過村民大會重新進行競價承包,由村民大會集體決議資產的處置辦法。推廣土地連片耕種,我們協調村民通過互換或流轉的形式,使農民的承包土地不超過2塊,土地連片率超過85%。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股份權能改革的步驟,進一步規范、管理、盤活農村資產資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使村民的土地變股權,明晰三權,盤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