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到2022年,我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萬元和2萬元。
“目標合理,符合實際,積極可行。”省政協委員、省統計局副局長吳中志表示,從過去五年情況看,湖北居民收入保持了中高速增長,與GDP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城鎮居民收入在全國的地位由2012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3位,農村居民收入由第13位上升到第9位,這一良好的發展態勢可望進一步提升。“分好蛋糕必須建立在將蛋糕做好做大的基礎上,所以居民收入增速跟GDP增速要有恰當的匹配。”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他認為,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經濟發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為公平分配打下牢固的物質基礎。結合湖北實際,關鍵是抓發展,政府和各部門要積極主動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
湖北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比較靠前,發展質量較高,實現這一目標有基礎;同時經濟新動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新經濟澎湃新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制高點,經濟增長后勁強,這將提供大量就業,有力推動收入穩步增長。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新活力。我省正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點活“三農”大棋局,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期待,有望享受湖北經濟發展的普惠。”省人大代表、赤壁市蒲紡六米橋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徐勇表示,這幾年,社區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質量不斷改善。隨著湖北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他期盼,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社區的支持力度,提高宜居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讓大家一起共享經濟發展的甜蜜成果。
“2017年,我們村實現人均收入1.46萬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00元,2萬元不是夢,對這個目標有信心。”省人大代表、荊州市荊州區彌市鎮雙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純華說。
鄉親富,鄉村美,都離不開產業支撐。該村積極調整農業種養結構,通過引進市場主體,流轉土地2700余畝,推行“蝦稻共養”模式,每畝養蝦可實現4000元的收入。緊扣“產業”,村民的好日子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