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彭秀春訪談現場
湖北日報訊(記者余寬宏、瞿祥濤)應用型高層次人才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影響了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如何破題?2018年湖北“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武漢工商學院董事長彭秀春建議:發展民辦高校專業碩士教育,培養高層次創新性應用人才。
彭秀春介紹,湖北人才隊伍總量仍顯不足,人才結構和布局也不盡合理,基層和經濟一線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緊缺。她預計到2020年,湖北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總量達到400萬人、高技能人才需求總量達到250萬人。
補齊人才短板迫在眉睫,然而現狀堪憂。“省內部分院校已具備專業碩士培養能力,但數量遠不能滿足需要;而學校數量和學生規模幾乎占了湖北省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民辦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上還是空白。”彭秀春說。
這也制約了湖北民辦高校的發展。彭秀春介紹,因沒有專業碩士學位立項建設,高層次人才缺少科研平臺、學術發展受限,不利于穩定師資隊伍,引進國內外知名學者困難,影響到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民辦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上的空白,并不等于不具備發展專業碩士教育的條件。”在彭秀春看來,民辦高校發展專業碩士教育,具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民辦高校具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鮮明辦學方向。其次,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應用型特色突出,產學研合作教育較為成熟,課堂中既有來自公辦高校和科研院所長期在教學、科研一線的專兼職“理論導師”,更有大量來自企業、行業具有職業背景、豐富實踐經驗的“實踐導師”。再者,民辦高校管理體制較為靈活,可以快速的依據經濟社會需求對學科專業設置做出相應調整。
因此,彭秀春建議政府應支持民辦高校發展專業碩士教育,助力建設高水平民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