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隨著山西2017年經濟數據的公布,2017年中部六省經濟成績單已全部出爐。作為中國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區域板塊,2017年中部地區以占全國經濟總量21.7%的比重有力地支撐了全國發展。
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六省占全國的比重稍有提升,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河南依舊保持龍頭地位,安徽與湖南的差距在減少。從經濟增速來看,山西經濟增長步入合理區間,六省增速全部跑贏全國平均線;其他幾項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也基本平穩,固定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領跑全國。
安徽縮小與湖南差距
國土面積占全國10.7%、人口占全國總人口26.5%的中部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過十年的發展,中部地區占全國經濟的比重不斷提高,從2005年的18.8%提高到2015年的20.3%。2016年,再次邁上新臺階,達到21.6%;2017年提高0.1個百分點,達到21.7%。
從經濟增速來看,2017年六個省份經濟增長全部跑贏全國平均水平。江西、安徽、湖南分別達到8.9%、8.5%、8%,在全國來看也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山西的經濟由“疲”轉“興”,達到7%的增長,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這也是山西在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
從中部六省的經濟格局來看,河南的龍頭地位已基本奠定。2016年河南GDP突破4萬億,2017年GDP達到44988.16億元,甩開第二名湖北8465.21億元,差距比上年擴大658.8億元。
湖北和湖南經濟體量相當,均站在了3萬億大關之上。湖北在2012年超過湖南之后,2017年進一步擴大優勢,將差距拉大到1932.39億元。
安徽近年來的發展不可小覷。2016年GDP增速達到8.7%,2017年GDP增速為8.5%,均在中部地區處于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在高增速的支撐下,在2017年縮小與湖南的差距。2016年,安徽GDP比湖南少7143.75億元;2017年,安徽把差距縮小71.89億元,經澎湃新聞統計發現,這也是近16年來的首次縮小。
江西在2017年GDP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實現20818.5億元,增速達到8.9%。江西在近年來的高速增長引人注目,2016年在全國經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也達到了9%的增速,在中部排在首位。
山西2017年的經濟增長步入合理區間,經濟總量達到14973.5億元。這一經濟總量較上年增加1923.1億元,比前五年增量總和(1836.2億元)多86.9億元。
工業、固定投資支撐中部中高速發展
細數中部地區2017年經濟的亮點,工業增長是排在首位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8%、7.4%、7.3%、9%、9.1%、7%,均高于全國6.6%的增速。
山西經濟的回升離不開工業經濟的平穩增長。山西統計局數據顯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自2016年10月由負轉正,結束長達21個月的下降態勢后,2017年實現7%的增速,較2016年加快5.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效益也有明顯回暖。2017年前11個月,山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90.5億元,同比增長27.8%;實現利潤925.3億元,較上年增加792.4億元,是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湖南的工業生產也有明顯回暖。湖南統計局稱,2017年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呈探底回升態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及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曾對中部六省在全國發展格局中提出過清晰定位,排在首位的是建設“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尤其是鞏固全國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地位。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中部六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均取得不俗成績。江西、安徽、河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11.6%、21.4%、12.1%,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湖南的汽車制造、電子信息和通用設備制造業等三大行業對工業貢獻突出,分別增長44.8%、18.3%和16.9%。湖北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4.9%,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7.5個百分點。
除了工業的支撐作用,固定投資高企是中部的另一特點。從數值上看,2017年河南固定投資總額已超4萬億元,湖北、湖南均超3萬億,安徽達到2.9萬億,江西突破2萬億。除了山西以外,中部五省的固定投資增速均保持兩位增長,遠高于全國7.2%的平均水平,這一特點也常被外界視為投資驅動發展的例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相比,上述五省的固定投資增速均有所下降。
湖南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就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源于投資。目前我省經濟增長的動力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需求結構來看,2017年,全省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4%。”
三產占比較低
從更注重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看,中部地區的三次產業結構有所優化,服務業成為三次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產業。
具體來看,河南2017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48.4%,高于第二產業2.8個百分點。山西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2%,高于第二產業2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
盡管如此,與全國相比,中部地區的第三產業比重仍處于較低的水平。2017年,全國第三產業比重為51.6%,只有山西超過該數值,達到53.5%,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三產比重均未超過50%。其中,安徽第三產業比重最低,為41.5%。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對中部地區的服務業發展提出過明確目標,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7%以上。從2017年的數據看,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分別為42.7%、45.2%、41.5%、42.7%,離這一目標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