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康通訊員程勇梁學東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過去五年,全省法院始終堅持司法為民,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的法院隊伍,為法治湖北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堅持司法為民
提升群眾獲得感
去年11月4日至17日,松滋市人民法院集中開展歷時14天的“破冰”執行行動。60名法院干警兵分3路,各行動小組共執行到位3096.67萬元,拘留失信被執行人74人(涉70件案件)。嚴厲打擊了部分老賴的囂張氣焰,保障了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了法律權威。
松滋法院此次專項行動,是全省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的一個縮影。
自2016年3月最高院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以來,全省三級法院主動跟進、謀定快動,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系列專項行動,共公布失信名單26.7萬人次,對1.2萬名“老賴”予以司法拘留或追究刑事責任,形成了高壓態勢,執結了一批積案難案,6.3萬名失信被執行人迫于壓力主動履行義務。
省高院立案一庭負責人介紹,2015年5月1日起,我省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堅持“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對符合條件的,一律接受訴狀、當場登記立案,堅決糾正拖延、推諉立案等做法,全省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8%以上。
此外,全省法院還開展“三位一體”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新建、改建訴訟服務大廳6萬多平方米,開通訴訟服務網和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案件查詢、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務。不斷推進以中心法庭為主,法官工作室、便民聯絡站和巡回辦案點為輔的法庭布局,實現司法服務全覆蓋。為順應群眾對快速解決糾紛的需求,全省法院全面實行案件繁簡分流,建立健全小額速裁、文書簡化等機制,引導當事人依法適用簡易程序解決糾紛,民事案件簡易程序適用率達到60.4%。
深化司法改革
向公正高效權威邁進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2015年8月13日上午9時,我省12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法院首次計入員額的670名法官身著莊嚴法袍,面向國旗挺立,右手握拳過肩,作出莊嚴承諾。
參加入額宣誓的這批法官,都是通過自愿報名、全省統一考試、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分層次組織考核、省法官遴選委員會進行專業資格審查,并經省高院研究決定的首批計入員額的法官。
省高院政治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啃下司改這塊“硬骨頭”,全省法院堅持試點先行和整體推進相結合,全面完成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法官職業保障、人財物省級統管改革。遴選入額法官5024名,組建“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的新型審判團隊,85%以上的人員力量配置到辦案一線。
此外,全省法院還構建了司法責任制度體系,制定司法權力清單、法官辦案責任、審判業績評價等配套文件,突出法官辦案主體地位,改革裁判文書簽發方式,推動院長、庭長辦案常態化。
2016年以來,院長、庭長辦案數占結案總數的65.95%,法官自主簽發裁判文書比例為64.6%,審委會討論案件數同比下降14.7%,“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6年8月,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武漢法院開始試點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對符合條件的輕微刑事案件,探索簡化審理程序,提高辦案效率,審結相關案件14173件,無一發回重審和信訪投訴,81.6%的案件在10天內審結,辦案周期大幅縮短。
2017年以來,全省法院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并在武漢市中院及武昌區、江漢區法院及黃石市中院開展試點。通過這一改革,傳統的“以偵查為中心”的偵查主導案件的辦案模式,轉變為“以審判為中心”。通過制定舉證規則,試行排除非法證據,建立證人視頻隱蔽作證和遠程視頻作證系統,規范偵查監督,以及保障律師權利等,我省參與試點地方積極探索,部分經驗已經上升為省級制度成果。
堅持從嚴治院
打造司法鐵軍
過去五年,全省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主題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從嚴管理監督、推進司法改革落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為重點,加大督導力度,精準發力,繼續深化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全面落地,全面加強隊伍建設。
省高院機關黨委副書記李正清介紹,全省法院以省委巡視為契機,自覺接受“政治體檢”,逐項落實整改任務。狠抓機關黨的建設,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三會一課”、班子成員講黨課等制度,通過開展“支部主題黨日”、創建“紅旗黨支部”、評選“身邊好黨員”等活動,提升基層堡壘的戰斗力,省法院被評為“省直機關黨建工作先進單位”。
為加強司法能力和基層建設,全省法院圍繞建設專業化隊伍,加強業務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法官輪訓、庭審觀摩和精品案件、優秀裁判文書評選等活動,舉辦業務培訓班94期,培訓干警32983人次。發揮法院文化對職業道德的引領作用,通過法官大講堂、“書香機關”、憲法宣誓等形式,提升職業使命感,增強隊伍凝聚力。堅持向基層傾斜,制定實施《人民法庭建設三年規劃》,創建“示范人民法庭”205個,新建、改建審判庭和人民法庭159個。
隨著司改縱深推進,全省法院突出法官員額制度和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重點,統籌推進司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7年,根據各地法院法官員額空缺情況、審判工作需要等因素,全省法院啟動新一輪225名法官入額遴選工作,堅持“以案定額、按崗設員、省級統籌、動態調控”,確保員額首先滿足基層一線辦案需要、向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地區傾斜。
為充實司法力量,全省法院統一組織了首次法官助理招錄工作,納入湖北省公務員招錄中一并進行,共錄用226名法官助理。2017年申報144個職位、513名法官助理招錄計劃,最終進入面試環節的共有132個職位,共招錄390名法官助理。
省高院政治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全省法院將繼續準確把握法院隊伍建設目標任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方向,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為動力,銳意改革創新,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人民法院隊伍。
【鏈接】
五年來,全省法院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完成了繁重的審判執行工作任務。全省法院受理各類案件2685435件,辦結2615124件,比上一個五年分別上升54%和51.9%。
2017年全省法院受理738383件,辦結668072件,分別上升19.9%和24.9%。
整體辦案質量效率持續向好,先后有24起案件入選全國法院民商事、知識產權、環境資源、海事海商、行政審判十大典型案例,多篇裁判文書被評為全國優秀。
全省法院以信息化助推為民司法,運用自助查詢機、手機客戶端、律師服務平臺等載體,開通立案送達、證據交換、聯系法官等網上服務功能,努力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以信息化助推陽光司法,建成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司法公開平臺,累計發布司法信息248萬件次,上網公布裁判文書155萬份,直播庭審14948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