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基站開通后,村民們拿著移動工作人員的手機,撥通了農產品對外銷售的第一個電話。
圖為:湖北移動在通山縣黃沙鋪鎮孟垅村通信“孤島”進行基站建設。
“移動寬帶已經裝好了,等我們搬遷入住就可以開通了!”
日前,面對前來調研的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黃石市排市鎮排市村村民鐘國勝興奮表示。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從帶領村民首次接觸互聯網,到建成百兆級光纖寬帶,再到援建易地扶貧搬遷村,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的“信息化”足印在此深深落地。
與此同時,在咸寧市通山縣黃沙鋪鎮孟垅村,湖北移動于此建基站、通寬帶,以一根網線的串聯,幫助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子女認識外面的精彩世界,拓展當地土特產銷售渠道,以教育脫貧和產業致富,贏得了湖北省工商局工作人員的一致“點贊”。
得益于湖北移動近年來大力推進的“網絡扶貧”“電信普遍服務”等工程,湖北5000余偏遠行政村已開通移動寬帶。貧困地區群眾用上了互聯網,農產品通過網絡走出田間地頭,山溝里的娃娃接受了優質教育……湖北移動將一根光纖牽入千村萬戶,為偏遠的農村帶來更多的信息化產品與服務,變“輸血”為“造血”,多措并舉,普惠于民。
夯實基礎 網絡建設打破農村信息“孤島”
“喂!崽兒,聽得到我的聲音嗎?我現在坐在家門口,用移動手機給你打電話,移動在家對面山頭上建信號塔了,可以給我買部移動手機啦!”咸寧通山縣黃沙鋪鎮孟垅村的孟婆婆,拿著移動工作人員的手機,撥通了遠在深圳務工兒子的電話。
孟垅村是湖北省工商局對口幫扶點,該地層山疊嶂、交通閉塞,人口居住分散,去年之前,這里還是一座通信“孤島”。手機信號不通,村民需要出村數公里才能正常通話,村里回鄉創業人員的創業計劃也因網絡不通受到了影響。了解到情況之后,湖北移動立即開展了實地勘測工作,克服重重困難徹底解決了該村通信問題。
去年10月,移動光纖寬帶也覆蓋了該村。“過去我們村的農特產全靠村民的一雙腳,一簍一簍背出去賣,現在只需要一個電話,商販就能上門收取。”孟垅村村民阮士信說,“在移動公司的幫助下,村民還學會了運用微信朋友圈,將自己綠色環保農作物圖片及時發送出去,致富的道路變得更加寬廣了。”
在湖北移動的網絡基建推進之下,農村電商的“任督二脈”被徹底打通,農村傳統產業活力通過互聯網端口被激活釋放。對此,湖北移動咸寧分公司黨員杜志勇說:“村民有了收入,腰包鼓起來了,我們也替他們高興。”
量身定制“脫貧香菇”拓寬農民致富之路
冬日寒風凜冽,然而湖北荊門市鐵爐沖村村民內心卻溫暖如春。“今年的香菇行情不錯,收入不用愁了!”在湖北移動幫扶之下,以養菇實現脫貧的村民程學軍說。
據統計,2014年鐵爐沖村有49戶困難戶,共計152人。為了幫助村民脫貧,湖北移動進村入戶,深入一線幫助貧困戶出主意、想辦法,找準致富門路。
缺乏增收致富的優質產業、系統產業,是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普遍存在的狀況。對此,湖北移動荊門分公司扶貧隊黨員祝金國說:“我們瞅準了產業扶貧。產業扶貧首先要選對項目,對此我們進行了市場調研,發現當地香菇有市場,而且在荊門市內規模種植香菇的基地也不多,市場前景比較好。”
為了讓貧困戶自己“站”穩走上致富路,湖北移動請來技術人員,手把手指導農民種植香菇,從精準扶貧到自主創富。有了自己的增值收入后,鐵爐沖村年收入年年提升,最終脫離貧困線,村內困難群眾的生活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
此外,湖北移動還幫助該村完成住房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目前一座座籃球場、小廣場、圖書角、公共衛生間已修建完工,成為村民日常勞作、茶余飯后進行娛樂休閑、文化補給的好去處。
除去“脫貧香菇”,湖北移動還根據各地資源優勢,為諸多貧困地區量身定制了“脫貧光伏電”“脫貧綠茶”“脫貧藥材”等。 在“造血”功能的提升之下,信息化扶貧的成績斐然——不少貧困地區正在逐步脫貧,有的順利實現了整村脫貧,并通過了省、市、區三級考核驗收。
黨員駐村 深入田間地頭合力拔斷“窮根”
每個月至少20天在扶貧點,休息時間依然投身扶貧工作;炎夏頂著烈日,隆冬冒著寒風到貧苦戶家中走訪記錄;在田間地頭奔走考察,遇到雨天經常一腿泥濘……這是湖北移動駐村黨員的工作常態。
以“黨員駐村”形式,他們每月大多數時間都待在村里,為貧困戶做規劃、跑項目、定措施、想辦法,以實際行動為當地老百姓做好扶貧工作,扶真貧、真扶貧。
在襄陽,駐村隊員與村民同吃、同住,通過入戶走訪、與村民座談、入戶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了解村情,并為村民精準脫貧想辦法、出點子、找門路。目前,村組蔬菜種植合作社已成立,200畝蔬菜種植基地已播下種子,養牛大棚也正在建設之中。
據了解,自2015年1月工作隊進駐襄陽市陶溝村以來,湖北移動在國家扶貧政策之下,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對村民進行精準幫扶——為村民們修路12公里,解決出行難問題;尋找優質水源,解決了69戶210位村民的吃水問題;投資數10萬元建設一座村組通信基站,解決了4個村組250人通信難的問題;幫助村組和村民們發展產業,發展200畝蔬菜產業基地;招商引進了甲子溝旅游開發項目;引導村民們種植花椒、藥材等中長期產業作物,開展多種經營。
如今,這里的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吃水、住房、交通問題都得到顯著改善。據統計,陶溝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334人,2015年脫貧31戶102人,2016年脫貧18戶59人,2017年脫貧50戶152人。
扶貧攻堅在路上,圍繞如何加快陶溝村的脫貧幫扶工作,湖北移動駐村工作隊為村民繪制好了致富路:抓好路邊綠化,搞好15里陶溝綠化,建成美麗生態長廊;建設有機農業生態循環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增強村組“造血”功能;建設高山反季節蔬菜300畝,使其成為村組主導產業;發展袋料食用菌20萬袋,努力為當地農民增收150萬元……
以這一系列舉措,以陶溝村為代表,湖北移動為更多的貧困地區源源不斷輸送人員、技術與智囊與服務,合力幫助拔斷“窮根”,撒播希望之種。
技術助推 打造“帶不走”的持久扶貧力量
扶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如何讓扶貧工作更高效、更持久?信息化技術手段派上了大用場。在扶貧攻堅過程中,湖北移動積極探索信息化手段與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帶不走”的扶貧力量。“過去,村里的黨支部會議只能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開。現在,我們通過‘黨建云’平臺可隨時隨地上‘微黨課’,村里的黨員能在第一時間學習到中央、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政策和精神,還可以看到許多視頻資料。”宜昌市夷陵區高場村村支部書記李啟明介紹。
這一“黨建云”,是湖北移動以服務基層黨員、助力基層黨員教育、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為目的,搭建的集中央精神傳達、基層黨員遠程教育、基層黨組活動微信直播、遠程會議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于廣大黨員群眾的云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惠及湖北百余個基層黨組織2000余名黨員。
除了“黨建云”平臺,湖北移動還運用“云視訊”為十堰市鄖陽區政府精準扶貧作戰指揮部搭建了視頻會議系統,它同時支持23個鄉鎮分會場,指揮部主會場可以容納近3000人。鄖陽區區委領導表示:“通過移動視頻會議系統,鄖陽區經濟工作會議直播到鄉鎮會場,免除了鄉鎮干部來回奔波之苦,提升了溝通效率,還大大降低了政務成本。”
在黃石,湖北移動援建了黨員電教活動中心,通過互聯網幫助貧困村基層黨員主動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最新的方針政策。通過電教活動中心提升了基層支部的學習、管理能力,扶貧政策也能更快地落實到基層,改善了農村服務水平。
在荊州,“指尖上的黨建”已成為現實。湖北移動開發的“岑河黨建”APP使用人數已達1300多名黨員,岑河鎮政府黨建辦主任劉純介紹道:“自從有了黨建App,幾乎所有的黨建工作都可以在手機上發布,黨員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時政新聞,回顧會議內容,并進行互動交流。”
2017年底,隨州市淅河鎮樊沖村完成移動光纖覆蓋,這也標志著湖北移動已基本完成第一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建設項目,湖北省內5000余偏遠行政村開通移動寬帶,全面覆蓋4G網絡信號。
隨著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日益臨近,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湖北移動將繼續扎實推進通信扶貧和信息惠民,將光纖寬帶和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向貧困農村地區縱深推進,讓寬帶網絡的陽光普照到每一個村寨。 (曹栗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