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盧成漢通訊員葉志衛肖敏趙志宏實習生彭麗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昨日,武漢市政府召開動員會,從機關單位、相關企業到社區、小區和農村,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
這項利國利民的舉動,至2020年將惠及900余萬市民。
垃圾分類么樣分
據專家介紹,居民或單位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與之相對的垃圾桶為紅色、綠色、藍色和灰色。
有害垃圾包括廢舊電池、過期藥品、廢燈管、溫度計等;餐廚垃圾就是瓜果皮、剩菜剩飯、茶渣和盆栽殘枝落葉等;可回收物為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等;其他垃圾指的是使用后的餐巾紙、廁紙、抹布等。
居民對垃圾實行 “干濕兩分”,將干垃圾和濕垃圾分開,定時定點投放至相應的垃圾收集容器;同時,自行將有害垃圾單獨投放至社區設置的固定回收點或專門容器。
鼓勵居民將其他垃圾深入細分,分出的可回收物直接出售給物回企業,或投放至社區設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也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預約企業收購或郵寄。
農村村民將易腐垃圾和不腐垃圾分開后,投放至村灣設
置的相應垃圾收集容器,同時
將有害垃圾單獨投放,鼓勵村
民和保潔員對不腐垃圾深入細
分,促進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分類其實蠻簡單
垃圾分類,其實不費事。
記者發現,一般居民家庭的廚房、客廳和衛生間,都放有垃圾桶。不管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哪個桶近就隨手扔進去,沒想到分類。
在客廳削水果皮,隨手扔進客廳垃圾桶里,這種習慣,如果改成,將果皮或果核集中放在果盤內,然后再放進廚房放置濕垃圾的桶中,這個小改變,就是完成了濕垃圾和干垃圾的分類。
一般情況下,客廳的垃圾桶裝干垃圾,而廚房的垃圾桶裝濕垃圾。
家中的舊紙箱、舊報紙,集攢到一定數量,投放到小區的可回收容器中。
如果有廢舊電池和廢燈管,則投放到小區設置的有害垃圾容器中。
東西湖區博大星城小區的楊業芬婆婆說,她所在的小區3年前試點垃圾分類,已經習慣成自然,垃圾分類并不費什么事。
居民可獲積分獎勵
武漢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市民,會給積分獎勵。
在硚口區融僑錦江小區的每一棟門棟口,設有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容器。居民扔一袋貼有二維碼的廚余垃圾,可以積5分。
如果將紙張、塑料等垃圾投入可回收的垃圾箱中,會自動稱重,收購價隨行就市,計入居民的積分卡中。
承擔服務的機構承諾:今后居民可以用積分,到市內大型超市買東西。
楊業芬婆婆3年多來,積了4200分,用這些積分,她可以換回米和油等日用消費品。
據介紹,武漢市倡導生活垃圾智慧分類投放,通過手機APP、二維碼掃碼等方式,建立居民實名制“綠色賬戶”,加快構建智慧環衛平臺和智慧回收物流平臺,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分類模式,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線上平臺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
4年實現垃圾分類目標
根據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武漢市范圍內,城區、農村都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從2017年至2020年底,單位(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社區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5%以上(城區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統計,農村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統計),涉及909萬市民。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顯著提升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水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基本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今年,該市將在87個街道、220個社區、811個居民小區等區域開展試點工作,涉及190萬名居民。
提高分類處置能力
目前武漢市的生活垃圾產量近12000噸/天,預測到2020年生活垃圾總量達13400噸/天,其中經分類后的濕垃圾共3600噸/天,干垃圾約9800噸。按照垃圾產量與垃圾處理規模應留有余地的思路,規劃到2020年濕垃圾處理能力規模需達到4400噸/天,干垃圾處理能力規模需達到13700噸/天。
提升干垃圾處理能力。加快推進千子山、長山口、陳家沖3座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對現有垃圾焚燒廠全面提標升級和改擴建,至202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13700噸/天(不含濕垃圾處理),新增垃圾處理設施規模5200噸/天。
建立有害垃圾處置系統。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建成千子山危險廢物處理中心。
屆時,江城的環境衛生,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