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墨 通訊員柳青 李勝瑭
1月3日,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與寶勝科技創新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資協議,共同在揚州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底電纜生產制造和服務基地。
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涉及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海底電纜、海底光纜、光電復合纜、海底特種電纜等海洋工程用產品,及相關進出口業務。
2015年,光谷另一光通信巨頭烽火通信,已在珠海低調啟動海纜的研發制造,布局海洋網絡產業。
從產品覆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為海洋通信提供全系產品及海洋網絡解決方案,引領中國光通信產業的“光谷雙子”,在三四十年的厚積薄發后,開啟了光通信競逐的“海底兩萬里”,向產業升級和全球競爭的更高端進發。
全球97%數據傳輸改走海底
在光纖光纜制造領域,研發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海底光纜,被稱作“光纜之王”。
國際通信、金融結算、貿易等信息傳輸,大量需要依賴這條海底“信息高速公路”來完成。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全球海底光纜的建設也在不斷提速,目前已投入使用海纜達數百條,實現了除南極洲之外的六個大洲的聯接。
“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介紹,國際間通信雖然可以采用衛星,但人造衛星一般10到15年內就會燃料用盡,成本較高,且易受太陽風暴等天文現象的影響,不及海纜通信安全穩定。海底光纜用絕緣外皮包裹的導線束鋪設在海底,海水可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干擾,通信中感受不到時間延遲,設計壽命可持續工作25年。
2015年,全球超過97%的數據流量通過海底光纜傳輸,剩余3%由衛星系統傳輸。海纜已取代衛星成為首選傳輸方式。
研發人員稱,由于海底環境特殊,國際間的長途信號傳輸動輒達到幾千乃至幾萬公里,還要頂得住數千米乃至上萬米深的水壓,海纜系統的技術指標要求非常高。海底光纜中頭發絲粗細的光纖,需要層層鎧裝保護,才能適應海底壓力,耐磨損腐蝕。
國際長途話費將大幅降低
“在美國,用當地電話卡撥打中國電話,約需0.05美元/分鐘,而在中國用本地電話卡撥打美國電話,約需3元/分鐘,為什么?因為中美之間的海洋通信光纜是美國鋪設的,中國是租用方。”烽火海洋網絡設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海底光纜是國際信息化發展的主要載體,承載了互聯網、語音、跨國公司專線等90%以上的國際通信業務。但長期以來,海洋通信領域大多由歐洲、美國、日本的企業主導,占全球80%的海纜市場。我國與外國的通信往往需要從美國或者歐洲的光纜進行中轉,只有近海島嶼之間的通信屬于自己主導。因技術壁壘,國內企業很難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
我國大陸擁有超過1.8萬公里海岸線、6000多個島嶼,對海纜等海洋網絡基礎設施的需求量極大。
據悉,烽火在珠海的海底光纜、中繼器及傳輸設備基地建成后,可年產不同型號海底光纜2萬皮長公里以上。
隨著烽火、長飛為代表的中國海底光纜產業布局全球,跨國長途話費、國際流量費等通信費用有望大幅降低。
做國家信息安全的“海底衛士”
當前,全球海洋經濟進入全面發展新時期,海洋科技創新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發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樹立海洋經濟全球布局觀,主動適應并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海洋產業結構和層次,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長飛公司董事長馬杰表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令全球連接需求不斷提升,海底光電纜已成為信息和通信技術戰略與能源互聯網建設的基礎。更關鍵的是,實現信息安全通道的自主可控,對我國至關重要。
業內人士認為,烽火通信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也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電器件、光纖光纜、光通信系統設備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長飛是全球第一大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供應商;寶勝股份系中航工業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核電、海洋工程、艦船、軍工等高端裝備。這些百億規模的光通信“國家隊”和上市公司,將在未來幾年,迎戰大國之間新一輪的海底科技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