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嚴運濤、通訊員王媛媛、高先勇)“把加快建成湖北區域性增長極作為首要目標。”4日召開的荊門“兩會”吹響新時代發展的號角:打造全省經濟發展、城鄉融合、綠色、開放四大發展增長極,在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歷史進程中譜寫壯麗的荊門篇章。
區域性增長極,首先是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打造經濟實力硬支撐,荊門今年將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任務”,聚焦工業、聚焦主導產業、聚焦先進制造業,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50個以上,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200億元以上,統籌推進90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
實現高質量增長,打造經濟“升級版”,荊門將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百企技改行動”,完成技改投資400億元以上,培育30家智能化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擦亮“新能源汽車之都”、“通用航空新城”兩張產業名片,培育壯大智能制造裝備、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每個主導產業重點培育3家左右龍頭企業,支持80家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做大做強,助推新洋豐、格林美躋身百億企業行列。
實現全面小康,絕不能一頭是發達的工業和繁榮的城市,另一頭是傳統的農業和落后的農村。荊門將大力推進“三鄉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當全省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打造荊鐘(荊門-鐘祥)、荊京(荊門-京山)、荊沙(荊門-沙洋)三條“四化同步”示范帶,切實走在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前列。
瞄準綠色增長極,荊門將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十大工程”,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抑塵、壓煤、控車、禁燒、提標、增綠并舉。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大力推進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漳河、溫峽、惠亭等飲用水源地,強力推進漢江、天門河、竹皮河、長湖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確保天門河穩定在四類水質,并逐步達到三類水質。
打造開放發展增長極,荊門著力提高經濟的外向度,推進荊門國際內陸港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實施外貿產業培育工程,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及國際市場開拓“百展行動”,支持優勢企業海外投資、跨國并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