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宜昌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開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擒虎 攝
湖北日報訊(記者吳擒虎)連日來,一場化工產業“關停并轉搬”的熱潮席卷宜昌各地。去年,圍繞“推動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課題,宜昌市政協多次調研協商,其成果轉化為該市《化工產業專項整治及轉型升級的意見》,實現當年協商、當年出臺文件、當年良好開局。
1月3日,宜昌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開幕。會上獲悉,去年宜昌政協六屆一次會議共審查立案679件,提案綜合采納率達95%,滿意率超過97%。
是什么讓政協提案如此高效率地落地?
去年3月23日,針對政協提出的《關于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促進長江大保護的建議》提案,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深入黃柏河流域,調研并督辦生態治理工作。這是宜昌歷史上首次由市委書記領辦市政協重點提案。
去年來,宜昌全面推行市級領導帶頭領辦督辦重點提案制度,實現“批辦”向“領辦”轉變。目前,宜昌市級領導、市直機關主要負責人共領辦督辦提案111件。
宜昌市長張家勝帶頭領辦《關于創建國家級三峽康養試驗區的建議案》,指導編制《三峽(宜昌)康養試驗區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市政府承辦高規格的“健康中國與促進三峽康養產業發展”座談會,引進康養產業項目240多億元。
“領辦督辦”機制不僅促進了提案落實,更凝聚了多部門合力。
“萬能保健品”專騙老年人,問題復雜,難以根治。宜昌市政協委員馬衛萍就此形成提案,呼吁多部門聯合執法。去年2月至6月底,16個部門聯合開展了34次專項整治行動,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525萬元。
去年的政協提案,因客觀條件限制暫不能解決的有26件,占3.8%。如何創新工作方法,根治這些“疑難雜癥”?
該市政協變會議督辦為現場督辦,變定期報材料督辦為隨機抽查檢查督辦,變重答復為重落實。建立“辦前溝通、辦中監督、辦后評價”的工作閉環,讓提案人和承辦單位不斷加深了解、增進共識,未經協商的不予結案。
“十年辦理無果,這次是否又一場空?”2006年,宜昌市殯葬管理所搬至鄉下,交通堵塞嚴重。該市政協委員、殯葬管理所書記劉傳剛建議將該路段改建擴寬。
宜昌市住建委領辦提案后,與劉傳剛反復協商,將此案列入2017年第三批暢通工程項目,并進一步承諾今年春開工建設,徹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