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思輝通訊員姚亭華胡秋春
初冬的荊楚大地,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情高漲。省委宣傳部、省委高校工委、省委講師團聯合組織19所高校的102名馬克思主義學者,活躍在田間地頭、社區鄰里、學校工廠宣講十九大精神,受到熱烈歡迎。
說百姓話、議百姓事,百姓聽得懂
“這些年村里的變化大不大?日子過得好不好?”2017年12月18日,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吳秋鳳教授深入鄂州市鄂城新區池湖村宣講。“變化大,日子越來越紅火了!”村民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房子改造了,環境變美了,失地農民也有了保障。”
看著一張張笑臉,吳秋鳳接著話題往下說:“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黨領導得好,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后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加快推進,咱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習總書記在十九大上說了,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從改革創新講到“三農”問題,從美麗鄉村建設講到生態文明建設,專家用通俗的語言、具體的事例、鮮活的表達,對十九大精神進行了生動解讀。“通俗易懂,接地氣,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聽完宣講,池湖村退休村干部、老黨員何少卿如是說。
解困惑、出主意,干部有收獲
“群眾工作為什么不好做?怎樣讓老百姓信服?”“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到‘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下面我們就重點聊一聊‘黨員干部如何提升溝通能力、增強群眾工作本領’……”
2017年12月19日,在孝感市孝南區廣場街,省委黨校副校長黃儉和李銀安、郝國慶、馮占民等教授為街道黨員干部宣講十九大精神。專家們與當地干部面對面交流溝通協調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建立高品質的溝通能力等內容,解答了基層干部的一系列困惑。
深入淺出的講解、交流,不僅讓街道社區黨員干部深化了對十九大報告的理解,更啟發了工作思路,一名干部感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連日來,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經濟學院等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將宣講報告從會議室搬到了打谷場、庭院里、操作間。“第一次面對群眾、面對一線干部宣講,這對我也是一個學習提高。”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謝從高說。
說得通、講得透,說到心坎上
“啥是新時代?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國家越來越強。”2017年12月15日,宜昌冬意濃濃。西陵區學院街道四方堰社區,街坊們與前來宣講的武漢大學專家圍坐在一起取暖、交流、互動。
武漢大學孫來斌教授舉例說,移動支付,手機掃一掃快捷到賬,大爺大媽們也不用去銀行排隊了;共享單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宜昌城區去哪都不用打車,也不怕堵車了;社區改造讓大伙住得更敞亮了,我們身邊的變化,都是“新時代”的新變化。“只要我們保持信心,更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新變化會越來越多,大家的錢袋子會越來越鼓,生活會越過越美,大家說這樣的新時代好不好?”“好!”
聽完報告,社區黨員童顯模動情地說,“專家們深入社區,為我們送來十九大的精神食糧,話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大伙干事的勁頭更足了。冒熱氣的宣講溫暖了社區。”
互動增感情,宣講暖人心。中南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醫藥學院等高校的專家教授帶著青年學生,采取火盆會、現場答疑、上門看望、入戶調研等方式,向基層群眾面對面宣講,十九大精神滲進心田,契合了沾泥土、帶露珠的百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