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2018年1月1日,位于武漢漢街的湖北長江醫藥集團營銷中心,各類空心膠囊和中藥飲片琳瑯滿目。
“這是我們創新研發的腸溶膠囊,可在吞咽抵腸道后再溶解,避免藥物傷胃。”長江醫藥集團董事長羅明透露,這一產品截至2017年11月在全國銷量已達7600萬元。而12月下旬該集團中標仁和醫藥2018年空心膠囊招標項目,合同金額2800余萬元,“經過三年的嚴管內控與客戶儲備,今年公司空心膠囊銷售有望突破1.3億元。”
從2003年公安縣一家小藥店起步,到2013年營銷總部遷至武漢,湖北長江醫藥集團已成長為一家集藥用空心膠囊生產、中藥生產、醫藥商業銷售和連鎖藥店四大板塊于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初步測算,2017年該公司市值突破38億元,居新三板湖北板塊第三位、藥企板塊第一位。
藥店起步 抓住醫藥產業鏈終端
2003年,26歲的羅明從荊州一家上市企業辭職,在公安縣城開了家小藥店。剛起步就遇上“非典”。羅明眼光敏銳,及時采購大量口罩、板藍板,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不久,羅明又發現商機——當時醫藥行業仍是傳統經營模式,所有藥企產品都是通過層層經銷才到藥店銷售,“為何不跳過中間商,直接與藥企合作呢?”羅明東奔西走,洽談合作。通過廠家直供,羅明的“長江大藥房”實現快速擴張,目前直營藥店300余家。
此時問題隨之而來:在醫藥產業鏈上,藥店位于產業鏈最底端,利潤低,“即使是行業最頂尖的企業,利潤率也只有1%到3%。”羅明決定,要依托藥店的終端優勢來擺脫“藥販子”的身份,向產業鏈上游生產、研發等環節發展,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瞄準藍海 將建全球最大膠囊生產線
2012年,“毒膠囊”事件震驚全國。羅明卻從中看到機會:只有嚴格按國家標準生產放心膠囊,企業才能脫穎而出。當年,長江醫藥在石首市投資興建醫藥膠囊生產廠,次年獲得國藥準字批準文號,年產能達200億粒。
羅明說,該工廠遵守最嚴格生產工藝,使用最好的原材料,僅檢測設備就買了50套。2014年,長江醫藥膠囊板塊的營業收入901萬元,次年躍至6213萬元,2018年有望突破1.3億元。
同時,長江醫藥生產與零售間形成閉環:一方面把膠囊賣給制藥廠家,另一方面又將貨款用對方產品抵付,利用長江大藥房的平臺幫對方銷售。這種格局既可保證長江醫藥的膠囊和中藥產品更快銷售出去,降低銷售成本,又能吸引全國3000余家藥廠與之合作,引入更好更新的藥品,減少中間費用。
2018年初,長江醫藥集團還規劃在石首擴張醫用膠囊生產項目二期工程,預計建成158條生產線,可年產1200億粒醫用膠囊,產能居全球首位。
鐘情中藥 打造萬畝原材料基地
除向藥廠提供膠囊輔料外,羅明還著手打造中藥生產體系。2013年,長江醫藥集團成立湖北長江源制藥有限公司,從事中藥材加工、中藥飲片以及金銀花露、菊花露等功能飲料的生產和銷售。
羅明從中發現,中藥產品的藥效與原材料品質直接掛鉤。但在我省,中醫藥原材料靠農戶分散種植,“有的藥材收割時不能洗、不能曬,但農民不知道,等收到廠里藥效已經喪失了七八成。”
為此,長江醫藥深入我省中藥原材料生產大市十堰,直接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向農戶提供資金、技術并保底收購。此舉不僅從源頭上控制了原材料的品質,確保下游生產質量,還可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目前,長江醫藥主動將公司總部遷至十堰,并與當地700余農戶簽約訂單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