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任天堂剛公布LABO時,小朋友看到它的廣告,就很感興趣,我也一口答應會買。昨天LABO正式發布,今天(周六)下午,就跟小朋友一起坐著公交車,去了悉尼市區,買LABO。先是去了這里的電子產品綜合連鎖店,J B HiFi,結果,LABO的“多樣游戲套裝”(Variety Kit,共有五個不同的游戲)已經斷貨了,只有大機器人套裝。還好,隔壁的游戲專賣店EB Games有,價格為99澳元(按今天的匯率,約477人民幣)。
包裝盒上注明了6歲+
這LABO盒子非常大,分量也不輕(怎么能不大呢,可都超大塊的紙板)。我哼哧哼哧地背著,跟小朋友又逛了一會書店,就坐車回家了。到家后不久,一直到她剛才睡覺前,除了吃晚飯,連續做了兩個“游戲工具”。
之所以說是工具,因為游戲的互動仍然離不開Switch。所以作為玩家,其實是在完善輸入的部分,制作工具來跟Switch配合。當然,這里頭有更有趣的部分,請看下面關于釣魚游戲的想法。
其中一個是將Switch(LABO相當于是Switch的擴展控制器,所以必須有Switch才能玩)的兩個Joy Con手柄組成一個小電動車,利用手柄的震動來實現小車的旋轉和行動。而作為玩家的輸入,則是通過Switch的掌機屏幕來觸屏進行的。不過,這個玩意兒嚴格來說,不是車,因為沒有輪子,更像是嗡嗡嗡拱來拱去的發條玩具。雖然它用到了右手柄上的紅外深度感應器將車子前方的環境實時傳遞到主屏幕上,但小朋友興趣不大。(據說這個IR感應器在其他游戲中有更有意思的應用,以后再嘗試。)
這第一個工具,也是“多樣游戲套裝”五個游戲中最簡單的一個,只用到了一塊紙板,制作過程不過二三十分鐘。但我從中感受到任天堂LABO第一個厲害之處,就是對于兒童來說,相當復雜的紙板拆卸(所有零件都是預制在同一個大紙板上壓制好的),零件組裝工序,它的教程做到了事無巨細的解釋,步步都很到位。
而且可以看出來是在3維場景中將整個制作過程用動畫重做了一遍,可以讓用戶完全掌握教程的播放速度,旋轉縮放移動場景。用戶體驗上做到了讓六歲小朋友無障礙使用,即使出現文字介紹,也多以注意事項為主,沒有一定要看文字才能理解的步驟。
因為整個教程都是在Switch上完成,而Switch本體又是便攜的,在整個工具制作(拆紙板,搭盒子)的過程里,可以方便的放在地上,椅子上,任何地方。
另一個則要復雜的多,用到了六整塊紙板的釣魚工具。我數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多片零件,這些零件完全通過紙板上預壓的折線引導來進行組裝,組成了釣魚工具的幾個主要部分:釣竿,線輪和基座。
整個過程沒有用到任何膠水和剪刀,除了紙板,只用到套裝里提供的兩根橡皮筋,一根魚線,和幾個扣子。總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才組裝完畢,前一半完全是小朋友自己在做,后一半則是兩人一起。
釣魚游戲顯然更加好玩。搭建和組裝好一切后,將Switch豎起來放進基座,就是一個沉浸感非常深的釣魚游戲了。雖然魚竿和線輪的部分在搭建的時候最復雜,但它們都是增強現實和虛擬的反饋鏈接的重要部分?,F實中的魚線長度顯然是有限的,但任天堂用了巧妙的方法讓你感到能一直把這條線放到海底深處,再加上通過手柄(分別插在魚竿尾部和轉輪上)的感應,讓虛擬的魚線和現實的魚線渾然一體(擺動,升降),很快讓人(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實際魚線長度)產生“這線怎么這么長”的錯覺。
這也是我感到LABO厲害的第二個地方,就是它能夠把體感和物理輸入(比如,釣魚游戲中一旦魚上鉤,那種拼命轉線輪的輸入)巧妙的平衡好,讓你渾然不覺的把現實投入到虛擬之中。
其實說投射還不太對,混合也不對,這種體驗也不是AR(增強現實)那種混合,在現實之上疊加一層虛擬;更不是VR,將現實隔開。當你擺動現實中的魚線,發現(感覺)屏幕上的魚線跟著一起擺,把現實的魚線往上提(是真的往上提了),屏幕上的魚線也跟著往上提的時候,這是一種連接。
任天堂用這一根小細線,騙過了我們的感知,讓我們誤以為現實和虛擬是相連的(當然,通過手柄中的加速計和陀螺儀,它們的確是相連的,但這一層相連,在你拼命收線要把魚’釣‘上來的緊張時刻,是屬于’意識‘之外的連接)。
有意思,也就是說,你以為你在釣魚,其實你不在釣魚(現實的魚線當然沒那么長);你以為你不在釣魚,其實你在釣魚(你的收線動作雖然不影響實際的魚線,但通過動作感應,反饋到了虛擬世界中)。簡直像是魔術……
LABO的釣魚做到的感知欺騙程度,在過去,光憑手柄(比如Wii),或是攝像機感應(Kinect)都做不到。因為直接通過手柄,你的輸入到反饋路徑,仍然離不開“手握手柄”這個現實;Kinect面前,你干脆什么也不握了,全靠手勢和身體姿勢。但LABO確實讓你真真實實握著一根魚竿(雖然魚竿里戳著的還是Motion Control的手柄),但跟你的物理輸入直接做反饋的,已經不是手柄,而是實物。
游戲開發和設計,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欺騙”,讓玩家信以為真,在某些層次上,是視覺上的欺騙,更深層次,則是感知欺騙。我覺得LABO為游戲設計的未來,提供了非常有趣的一個方向,我們不一定需要與現實世界相隔,才能融入虛擬世界;也不一定需要在現實上罩一層虛擬;也不一定需要將視覺鎖定在一塊或大或小的屏幕上;完全可以通過具像化的實體和虛擬世界相連。
另外,從教育的角度來說,LABO也給混合式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因為它本身強調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跟屏幕(虛擬世界)之間有一層實體相連。LABO所強調的做、玩、探索(MAKE, PLAY, DISCOVER)的三個部分,其中探索的部分,可以是學習體驗的多重延伸。
也許,任天堂的LABO只是一個開創者,接下來會有更多類似的產品問世。
釣魚工具所有零件拆卸后的六塊板
6歲+做起來木有壓力
關注公眾號"游戲研究社"( yysaag )
發送紅色關鍵詞獲取近期精彩內容
瓦里奧| 當年你買了這個掌機游戲,你就相當于買了上百個游戲
蘭斯| H-Game漫談:蘭斯
傳說|日本“傳說級”游戲店結業:經營35年,是無數游戲人的啟蒙之地
頭號玩家|看個《頭號玩家》,我們為什么就高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