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光谷廣場改造工程約為4年,改造完成后地面仍將恢復為廣場,為市民提供一處休閑娛樂的場所。
國內最復雜地下空間
光谷廣場位于武漢光谷東湖高新技術核心地段,是目前東湖高新區最大的市民廣場。圓形廣場周邊環路,銜接各方城市主干道,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相關知情人士說,光谷廣場綜合體包括兩條汽車隧道、三條地鐵、一個地下商城和地下停車場,地下共有四層,是目前國內最復雜的地下空間。
其中,地下一層為商城;地下二層為地鐵9號線站廳、站臺、11號線站廳隧道、魯磨路下穿公路隧道;地下三層為2號線南延長線隧道、珞喻路下穿公路隧道、地下停車場以及9、11號線換乘通道;地下四層為11號線站臺及隧道。
記者咨詢了國內相關地鐵專家得知,地鐵車站埋深每增加1米,施工風險將呈幾何倍增,預計本工程將面臨極大的施工難度挑戰,或創造國內地下綜合工程施工新紀錄。
光谷廣場將成軌道交通樞紐
記者查閱我市軌道交通規劃獲悉,未來2號線南延線、9號線和11號線將在光谷廣場匯聚,其中9號線和11號線將在光谷廣場的正下方實現換乘,站臺也將設置于廣場地下。
11號線全線西起蔡甸柏林,東止光谷左嶺新城,全長約68公里,設站34座,是我市目前已經公布的最長軌道交通線路。該線路從光谷廣場出發后,到達地鐵11號線東段的起始站光谷火車站。 2號線南延線則是光谷地區的一條軌道交通大動脈,從光谷廣場到高新六路和光谷一路交會處附近,能實現大光谷地區與天河機場的直接連接,是貫穿我市南北的大動脈。上月,該工程進行了規劃公示。
地鐵9號線則是遠期規劃線路,大致方向為植物園至江夏城區。
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解決交通問題是國際趨勢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漢分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長胡潤洲昨日表示,光谷廣場是有5條路匯聚于此的畸形路口,大學聚集,且地鐵2號線引入后,帶來更大客流量,且該區域與江夏、左嶺、花山、光谷新城緊鄰,是城市一個主要堵點。多年來一直探討解決之策,原來有人建議修高架、天橋,但經過規劃、交通等部門論證,最終決定通過地下解決。未來地鐵11號線東線也將從光谷廣場地下穿過,光谷廣場將形成一個超大型交通換乘樞紐,正好利用這一契機同步進行地下商城開發。
目前,歐美、日本、香港等國際大都市均利用地下綜合體來解決平面交通擁堵問題,將人流往下引,降低對地面的影響,今后地下出入口也能與周邊商業銜接,而無需從地面抵達。雖然地下開挖成本高于地上,但從長遠看,地下綜合體未來所發揮出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