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中央建起門面房,如此“?!钡倪`建底氣何在?高壓線下建起車輛檢測站,區長稱“邊建邊審批”是折中之舉;已納入拆違程序,但違建酒店仍照常開張,這背后又有怎樣的“貓膩”?昨日,今年最后一場電視問政“問環境”專場,曝光眾多違建屢禁不止的現象,將矛頭對準了知法違法、執法違法的某些政府部門。
區長簽字成“護身符”
馬路中央建起門面房
【短片回放】
東西湖區吳北路是連通金山大道和吳中街的一條市政道路,今年8月19日,吳家山街道辦事處發布施工通告稱,將對吳北路進行路面改造。然而兩個月后,附近居民發現,路面改造變成了就地蓋房。
督察員在現場看到,馬路中央建起了一排長約500米的門面房,每間約4平方米,總共有300多間,名為吳北路商貿街,而原本四車道寬的路面只剩下不足4米的單行道。
市場建設是否辦理了規劃審批手續?吳家山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出示了一份區政府會議紀要。他說:“這是由區政府來定的事情,這是我們區長的簽字,把廢棄的路做一個整改,有序經營?!睎|西湖區規劃局工作人員則表示,吳北路是20米的規劃路、市政道路,道路上不能批臨時建筑,除非市城管局有特批,目前是沒有。
11月底,督察員再次來到現場,發現門面房最前端的菜市場已經開業。商戶告訴督察員,門面早已租完,市場經營方就是吳家山街街道辦事處下屬的一家市場管理公司。
【問政現場】
市民追問,區長簽字的會議紀要,為何成了市政道路上違建的護身符?東西湖區區長劉子清承認,因為這條道路本是一條廢棄的規劃道路,附近亂搭建嚴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政府才作出建市場的決定。他說是街道和相關部門沒有落實政府決定,沒有辦好規劃手續,就趕著建市場了。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鶴表示,用會議紀要代替國家法律,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現象?!昂陬^不如紅頭,紅頭的不如口頭的”,陳鶴說,就是指白紙黑字的法律規范效力不如紅頭文件,紅頭文件又不比領導的意志,政府官員應深入思考這一現象。另外,作為政府派出機構,街道辦能否辦公司和實體?政府辦實體有可能導致與民爭利、腐敗和濫用公權力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政府折中“邊建邊審批”
高壓線下建車輛檢測站
【短片回放】
今年10月,督察組接到舉報稱,江夏區陽光大道旁,一條城際鐵路和500千伏高壓走廊的夾角處,一占地上萬平方的車輛檢測站已建成封頂。督察員現場看到,該建筑群分為兩個區域,一部分作為車輛檢測站正投入使用,另一部分房屋則處于空置狀態。檢測站內一排兩層樓的門面房離高壓塔不足5米,旁邊還有一座幾乎是貼著高壓塔建造的公廁。
江夏區規劃局工作人員解釋:“當時是市里督辦的重點工程,限期要檢查,但辦證需要時間,領導們就說把東西報上來我們就簽字,后續的手續再補,我們就把證辦出來了,但是還沒有發給他,因為手續根本都不完全?!?/p>
【問政現場】
上萬平米的違建為何長期沒有人管?江夏區區長王清華說,該項目建在農民就業基地內,服務失地農民就業需要。因為車檢站建設時間很緊,審批所需時間較長,政府采取折中辦法,讓它先建,邊建邊補辦手續。王清華趕緊補充:“現在建設施工許可工程已經辦下來了。”
現場媒體代表質疑,檢測站臨近高壓線,這一項目明顯不符合規劃要求,就因領導簽字便發放規劃許可證嗎?東西湖管委會主任張文彤,此前曾擔任過武漢規劃局局長。他說,這顯然屬程序不合法??紤]高壓線保護性要求,這里不應該作為建設用地。
政府被指姑息遷就
違法建設扎堆農田
【短片回放】
今年11月,督察組接到舉報,黃陂區三店村有人非法占用耕地大肆違建。督察員調查發現,三店村宋崗一路兩側衛星地圖上顯示全是農田,但現場建有大量廠房和門面,不少是服裝生產、金屬加工和煉油小作坊。廠房對面還有一個占地數萬平米的水泥攪拌站,共有九個攪拌塔樓、六個堆放沙石原料的槽區。
督察員隨后來到黃陂區規劃局,根據該區控規導則圖,廠房和攪拌站所在地屬于規劃中的綠化用地。經查詢,廠房和門面房未經審批。黃陂區建管站負責人表示,該攪拌站沒有辦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而且尚未取得商品混凝土生產資質就已投產。
【問政現場】
市民代表詢問黃陂區區長吳祖云:“扎堆違建,是否因為法不責眾導致政府姑息遷就甚至默許?”吳祖云說:“我親自去了現場,攪拌站是為機場二通道開辟的臨時用地,30畝地辟了臨時用地,但是用了50畝,多出的20畝已經拆了。第二個問題,三店村的大量廠房和門面,7年前曾是拆遷還建的臨時點,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彼兄Z:“我們會用陽光下的規范建設來取代夜幕下的歷史違建?!?/p>
主持人調侃,因為黃陂區土地多,反倒是工作難度大?,F在新城區建設要發展快點,但按照土地轉改的要求,集體土地轉改要慢一點,作為區長,舍得發展慢慢來嗎?現場觀眾就此舉牌,觀點不一。
(本文來源:楚天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