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冬天是萬木肅殺,但廣州的街頭仍舊花開爛漫,尤其是一場美食+抖音的新玩法讓所有人“抖起來”,令這個冬天分外溫暖。12月18日,碧桂園聯合抖音商業化項目“中國抖有味”舉辦的“城市味道膘局”在廣州正佳廣場舉行。全國各地特色美食薈萃,吸引了千余名美食愛好者參與。
膘師“守味”,扶貧美食花式“長膘”
一座富有中國古風氣息的“膘局”空降廣州。在這里,膘師從學徒到成長為膘師,不僅要食遍九州的山珍和海味,更要在“守味”中過五關斬六將。膘師們通過參與“接膘”活動和“守味”挑戰,嗨翻全場。

識別出美食出處是膘師成長的第一步。人是鐵飯是鋼,膘師不吃餓得慌。吃,當然是重頭戲。不論是在快閃店門口從胖大叔胖大嬸處接膘,還是在城市味道里參與互動修煉升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九州天廚,膘師們更是通過各地美食的花式體驗來“長膘”,了解美食吃法。
抖音達人們用最香脆可口的“麻竹筍”配上清遠雞一起煲湯,來口肉,喝口湯,真是好吃到舔碗;一罐家鄉的“碧郷貢椒牛肉”,給出門在外的游子們帶來家的味道……完成所有互動的參與者即可上臺敲響戰鼓參與“膘師出道”大挑戰——挑戰盲吃猜食物,蒙著眼睛猜食物名稱、食材和地區。

湯達人鄭雅甄,人稱阿瑪,被稱為“養生湯”的代表人物。阿瑪曾用8年時間研究湯水,并在微博、微信堅持寫了8年湯方,從而創立了“瑪記靚湯”品牌。在現場舉行的養生湯品知識挑戰賽上,有膘師當場上臺挑戰“瑪記”,比拼5分鐘內知識搶答的正確率。這場挑戰賽將活動氣氛推至高潮!
繽紛的特色美食,更是給活動參與者帶來一場有愛的美食體驗。“我品嘗了很多美食,但感觸最深的還是來自碧鄉扶貧點的美食。”一名90后表示,活動好玩又有趣,暖了胃更走了心。
據碧桂園相關人士介紹,碧桂園結對幫扶9省14縣,每個縣都會挖掘當地的優勢農產品。比如在陜西省寧陜縣,寧陜秦智核桃油、秦南食用菌等山珍好物上架碧桂園鳳凰優選扶貧專柜。通過為這些無公害原生態特色農產品開辟銷售渠道,讓山里的好食材也有機會走出大山,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活動現場,為了讓參觀者深入了解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碧桂園還通過“碧鄉”扶貧農作物資料結合市墟的陳列方式,讓體驗者猶如置身于市集。
如果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膘師,不僅要領略多個城市的味道,還要守護住各種城市味道,才不枉此次修練。活動在給人們“種草”美味的同時,也種下貧困鄉村人家的希望。
抖吃抖喝,食遍九州公益升溫
此次活動還發布了由今日頭條全國營銷中心出品的《城市美食指南》相關數據,是在抖音原生美食大數據和“守味家鄉”公益活動基礎上,得出的抖音平臺大眾美食態度和生活潮流,也是各地美食、食材公眾口碑認知的第三方數據報告。
去哪吃?吃什么?這是一道哲學題。《城市美食指南》顯示,有67%的人選擇在家吃,33%的人選擇出去吃。由此可見,家的味道才最誘人。在家吃飯不僅可以吃到更可口健康的飯菜,家人的歡聲笑語還能驅逐焦慮,更養生養心。
在《城市美食指南》中更隱藏著一份扶貧美食地圖。這份有愛的美食地圖由碧桂園結對幫扶點的扶貧美食組成,比如來自湖南平江的貢椒牛肉和老樹茶油、來自河南虞城的玫瑰花茶、來自河北灤平的金灤大米、河南平山的平山核桃、江西興國的倒蒸紅薯等。覆蓋甘肅、河北、陜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廣西、廣東9省的14縣,扶貧農產品的數量多達1021款。每個美食背后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托起貧困區群眾的致富夢。

據介紹,2018年,碧桂園與全國9省14縣結對幫扶,助力33.6萬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其中,消費扶貧是其推進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抓手,依托旗下“碧鄉”和社區生活服務品牌“鳳凰優選”兩個重要載體,構建產銷對接平臺,幫助貧困縣“致富帶頭人”打開農特產品銷路,打造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銷售模式。

截至目前,碧桂園通過消費扶貧已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達1500多萬元,直接惠及20000余人。從舌尖,到田間,再到每一個扶貧合伙人的心間,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足跡根植出了家鄉美味,也種下了家鄉人的希望。
有吃、有喝、有玩、有樂的同時,此次活動也讓貧困地區的農業特產走進人們的視野,并由此探索出一條“消費扶貧”的新路子,創新出扶貧的新模式。這既是全民“守味家鄉”的美食盛宴,也是助力扶貧的夢想眾籌,更是一次全民美好行動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