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爆雷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主旋律,眾人的目光盡皆移到“靠譜”二字;當技術卷到最深處,大家沒法避免一再比對,將“核心”倆字再三理解;當安全愈發成為消費者購車的主因,方知質量過硬也需時間的“沉淀”。
都說大象難轉身,“躍遷行動”加速改革的東風汽車,顯然在逐步擺脫慣性,“獨當一面的自主品牌,不能低估的東風汽車”——這是外界對這家央企的全新印象。
東風自主,獨當一面
“大亂斗”,你沒法不承認,發展了多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處于這個階段。故而有因實力羸弱而被淘汰者,有緊追猛趕后來居上者,這其中,全面革新的東風系自主品牌,展現出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一面。

數據,不會說謊。2024年全年,東風汽車終端市場銷售255萬輛,其中,銷售自主品牌137萬輛,同比增長35%,好于行業18個百分點;銷售新能源汽車86萬輛,同比增長64%,好于行業29個百分點。

更具體的是,東風嵐圖連續4個月銷量破萬,2024年實現銷量“七連漲”,表現最出色的是定價32.99萬元-44.99萬元的嵐圖夢想家,躍居自主新能源MPV市場第一并實現單品月銷破萬;“上下通吃”,不僅體現東風汽車自主品牌擁有完善的產品體系,還展示出強大的市場攪局能力,包括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先后實現月銷破萬輛。
體量是否大、增長是否快——這是評判數據含金量高與低的標準,兩者兼得,東風汽車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含金量極高的成績單。
東風汽車,不能低估
“經營效益逆勢同比改善超72億元;自主新能源乘用車單車平均毛利轉正、同比改善75%”,在多數汽車廠商還深陷資金問題之時,東風汽車經營效益已然大幅改善。

固然,事物之間是存在關聯性的。自“躍遷行動”以來,東風汽車呈現新氣象,我認為的是,分為有兩點。
第一點,是技術層面。其它可都沒,技術不可缺,“汽車專利創新指數連續3年位列第一;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800多件,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44萬件,連續3年獲中國車企專利創新指數第一”——這是東風汽車2024年在技術層面的榮耀時刻。
2025年1月,在央視財經舉辦的第五屆《汽車風云盛典》上,東風汽車旗下3款車型、1項核心技術以及1位東風研發人收獲榮譽。受到嘉獎,得到廣泛的認可,是最重要的。
技術需要沉淀,沉淀需要持續,多年以來,東風汽車未曾落伍,燃油車時代有燃油車時代的技術,新能源時代有智能化、電動化的技術,DeepSeek全系列大語言模型等技術相繼上車——穩+快,是呈現新氣象的其中一面。

第二點,是管理層面。2023年8月,東風汽車官宣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三大產品品牌”;2024年12月,東風汽車宣布總部定位由戰略管控向“運營+統籌”轉型,對自主乘用車業務實施運營。
故而,在管理團隊方面,東風汽車適時調整,面向市場、強化運營統籌能力,以達到高效決策、保持活力。這,便是不同于過往,東風汽車能夠呈現出新氣象的另一面。

何止是國內,在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上,作為國家隊的一員,東風汽車2024年實現海外出口汽車25萬輛,同比增長6.4%。“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新氣象之東風汽車,誰能低估?
最后
毋庸置疑,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東風汽車始終扮演著“大馬車”的角色。馬車,需要自我驅動,亦需帶頭拉動。
擺在這駕大馬車面前的,是電動化、智能化,各種“化”的加速推進,是無聲的廝殺與百舸爭流般的向前突破。自我驅動的,是技術、是管理上的轉變;帶頭拉動的,是社會責任與堅定“打汽車工業翻身仗”的信念,乃至是文化層面的建設。
總結就是:“快,衍生浮躁;穩,堅定初心”,兩者合一,造就“獨當一面的自主品牌,不能低估的東風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