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自主自動變速器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相關部門、中國本土變速器企業、近十家整車企業、三大行業組織、六大高等院校、相關科研機構負責人、代表,以及多位中國汽車變速器產業老前輩共計近百人出席。
這是一場因日本愛信分別與廣汽、吉利合資建廠投產6AT自動變速器而引起的行業大討論。五個小時的觀點交鋒,思想碰撞,火花不斷,而為何這樣一個合資事件能引起如此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小事件、大影響,愛信合資之事直擊中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產業發展痛點,更激發了自主自動變速器企業的斗志。《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指出:“我們要通過這樣一樁事件來反思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的痛點和難題,更要清晰認識到中國開放發展之下,汽車產業如何砥礪前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自主自動變速器企業要有強烈危機意識
在多位與會嘉賓看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發展的歷史節點來看,這場看似尋常的中外合資非常值得深思。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國內自主整車企業與發達國家整車企業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汽車品牌正在一步步走向強大,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走向產品正向開發階段,對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術難關都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對于中國自主自動變速器產業來說,已經走完了產品設計研發到批量化生產的階段,現正是產業化上升的關鍵時期。與會專家認為,愛信合資事件對我國二十多年培養出的自動變速器產業鏈將產生巨大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吉利和廣汽從自身發展戰略出發,選擇上述合資合作方式無可厚非,但是作為自主零部件企業,尤其是自動變速器企業,一定要慎重起來看待問題,要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在研討會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指出,我們不能單單只看愛信合資這個事件帶來的影響,而是要以該事件為契機,反看我們中國汽車產業缺“心”所帶來的重大問題。
趙福全表示,愛信合資事件是個代表性事件,今天自動變速器的合資現象映射出了其他產業鏈發展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崛起,未來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領域就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我國汽車產業一定要從根本出發,認真考慮出現的問題。
抱團取暖 加強整零合作、零零合作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指出。自動變速器是制約自主品牌整車銷量提升的關鍵,我國自動變速器企業一定要爭口氣,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動變速器核心技術的提高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科研副主任徐向陽認為,自主變速器企業應該苦練內功,持續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品質,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和競爭力,讓整車企業可以放心選用。
作為我國自動變速器及零部件企業代表,盛瑞傳動、東安動力、萬里揚、華粵等企業負責人在研討會上明確表示,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為自動變速器產業,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升級做出應有的貢獻。
長期以來,我國自主變速器企業為打破外資品牌的技術壁壘,加大自動變速器研發投入,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徐向陽建議:“我們應該充分在政府采購系統里面來鼓勵支持采購使用自主自動變速器產品的地位,為自主企業提供穩定的市場,并且積極推進自主變速器企業與自主整車企業之間的合作。”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教授薛殿倫建議出臺一系列鼓勵整車企業優先配套自主品牌變速器的政策和限制外企惡意傾銷落后技術的產業政策。同時,建立自主自動變速器產業聯盟,從整車企業、變速器企業到核心零部件企業,包括原材料生產企業、裝備制造企業以及政府機構、行業組織等,真正形成產業聯盟,抱團取暖。
安慶衡強調,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企業應該認真思考整個產業的未來,包括下一步市場急需的混合動力汽車的變速器,乃至整個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需求。“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在開放發展之下,我們一定要認真的關注汽車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發展方向,打好這一仗。”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