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在中國的首秀,比所有人預料的都要更早一些。
4月24日下午,剛剛履新大眾汽車集團CEO僅12天的迪斯便攜高管團隊與中國媒體進行了一次深入長談。
在業界看來,這樣的動作在意外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最近兩天歐盟正對包括大眾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反壟斷調查,不過在迪斯主導的大眾戰略調整里,中國將晉升為獨立業務區,這也令其飛往北京的舉措又顯得合情合理。
大眾與三家中國合作伙伴的協議是否會因為股比放開而產生松動?備受關注的上汽奧迪項目又有何最新進展?面對這些或尖銳或敏感的問題,迪斯均一一做出了回應。
合資公司股比有變?沒考慮調整
按照上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政策細則,我國將在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這意味著對于大部分合資車企而言,將擁有最多5年時間的過渡期,而這也給了外界無限的遐想,尤其是一些尚在進行中的合資項目,例如上汽奧迪。
迪斯表示,新政策出臺對我們現有的合作沒有任何影響,而大眾也希望找到最合適的模式。
他也談到了大眾接下來的幾項核心工作:首先是強化研發力量,大眾不僅要跟傳統車企結盟,也要和更多的科技公司成為伙伴,例如電池公司、出行公司等。其次在乘用車的發展上會優先考慮新能源,這將是大眾未來重要的方向。
不過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的一番表態則意味深長,據他透露,大眾專門在合資公司里成立了戰略工作組來討論長期合作,目前的所有商談并不包括股權結構的改變,但是作為選項它是可以存在的。
新增獨立董事 中國地位再提升
在上周大眾公布的戰略調整方案中,中國將成為單獨的業務區域,迪斯表示,管理董事會中要有專門的一位董事來負責中國市場,而這也是繼寶馬后,第二家專為中國設置獨立董事的全球車企。
對于大眾為何會將旗下12大品牌進行重組,在迪斯看來,大眾是一個面向全球市場的公司,現有的12個品牌無論產品組合還是技術組合都很寬廣,隨著市場的加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建立更加敏捷的結構,而不是像之前所有的決策都要拿在董事會上做決定。
按照迪斯的構想,大眾可以實現以各個品牌擅長領域作為帶頭人。例如在精益生產方面可由大眾牽頭,前期研發方面由保時捷牽頭,而銷售層面則由奧迪來牽頭。此外在奧迪和大眾還可以通過MQB平臺實現在電動車領域的協同。
“管理架構改革是為了讓我們的決策更加迅速。”迪斯總結道。
至于這輪調整對中國市場所帶來的影響,迪斯認為并不大,”中國事務現在依然是由海茲曼教授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