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300余家造車新勢力當中,絕大多數都是黃皮膚創始人,這就突顯了畢福康+戴雷這對德國人組合創建的拜騰汽車。二人以前同是寶馬汽車出身:戴雷是德國車企當中為數不多懂中文說中文的“中國通”;畢福康是傳統車企當中造純電動汽車“第一人”,2010年起擔任寶馬集團新一代電動超級跑車i8項目總監,成為這一世界汽車行業劃時代旗艦車型的研發主腦。
2016年年初決定創業后,兩人的創業之路并不一帆風順。在經歷了融資的一場生死考驗之后,2017年9月拜騰品牌發布,并以一款車內概念大屏吸睛無數,通過管理團隊入股并完成了A輪2.4億美元融資之后,加上Pre-A輪的6000萬美元,拜騰的融資額度達到3億美元。
4月20日,在拜騰首款概念車中國首秀發布會臨近結束時,拜騰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突然宣布,拜騰剛剛與中國一汽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投資框架協議,中國一汽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拜騰B輪融資,未來雙方還將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一時語驚四座,媒體們對即將接近量產的拜騰首輛智能電動汽車“索然無味”,所以問號都在腦中盤旋:為什么一汽會入股拜騰?為什么拜騰要接受一汽的投資,不是競爭對手嗎?長相憨厚的拜騰汽車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聯合創始人畢福康坦言,與一汽合作的另一層考慮與資質有關,“我們的南京工廠肯定會生產拜騰量產車,我們必須考慮到風險,看資質是不是能按時拿到”。
中國一汽總經理助理、新能源開發院院長梁貴友在簽約現場表示:“除了資本層面,我們還會在多方面展開合作。一汽正在布局新能源產業和生態,徐留平董事長給我們提出了很明確的目標。”
接近一汽集團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汽曾與多家造車新勢力有過接觸,之所以選擇拜騰還是看重他們的電動汽車平臺,未來紅旗純電動汽車可能會借用拜騰的平臺。
雙方各取所需
“一汽現在有很多現金,自己干不靠譜,投新特,投拜騰。”不具名汽車工程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徐留平到一汽集團掀起人事改革是第一步,現在是向民營企業學習投資,比如吉利汽車收購戴姆勒等等。
為什么一汽不自己專心干新能源汽車呢?眾說周知,一汽集團自主業務向來孱弱,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晚。一汽轎車的新能源項目早在2012年就開始規劃,計劃2014年建成投產,但最終爛尾三年后于去年5月叫停。
去年8月份,徐留平上任一汽集團董事場長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曾將一汽集團旗下資源進行橫向整合,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而目前一汽集團也正在進行轉型升級,重點打造紅旗品牌,并確立截止到2025年,紅旗品牌將陸續推出多達15款新能源車型,并實現智能化、互聯化。
坐擁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一汽豐田等優質合資資源的一汽集團不缺錢,而不少造車新勢力即缺錢,又缺資源,為什么一汽能與拜騰一拍即合呢?“拜騰每一輪融資都希望吸引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投資人,當然也要尊重我們創業團隊的原則,這是非常重要的,”戴雷告訴記者,一汽與拜騰有優勢互補,從供應鏈、生產、研發各個領域都會有很好的資源共享。
傳統車企在追趕
新造車勢力僅有兩三年機會
據了解,拜騰的全球運營總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發中心都設在中國南京。今年4月初,拜騰南京工廠試制車間已經正式完工。未來幾個月,其樣車即將陸續從這里下線,用于資質申請及各類測試。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預計將于今年10月完工封頂,進行設備進駐。
“我們會按照計劃推出產品,這個月開始生產的樣車都是量產車的設計,我們現在有非常詳細的一個時間表,”戴雷告訴記者,萬一拜騰自己申請來不及,還可以有時間推出,但是現階段我不太方便透露太多。
相比戴雷的謹慎,畢福康就直言,目前非常肯定和明確的一點是,拜騰南京工廠肯定會生產拜騰量產車,“但我們必須考慮到風險,看資質是不是能按時拿到。現在看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可能要到2018年下半年或2019年重新開啟。
在此情況下,一方面我們會積極準備去申請獲得資質;另一方面,還需要未雨綢繆,考慮其他方案,與一汽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證”。
戴雷告訴記者,拜騰從來不把競爭對手鎖定在新造車勢力,拜騰汽車的真正競爭對手在傳統車企,”傳統車企現在在加快速度轉型,我覺得至少有兩三年機會,2021、2022年傳統車企就會有全新的產品出來,創業公司真的必須跑得比別人快,沒有別的選擇”。
為此,拜騰在此次B輪完成之后,還會有C輪融資,下一步會開始準備IPO。戴雷透露,B輪已經有一些更純粹的財務投資者接觸,接近IPO的時候,會以這些機構為主,“我們這一輪是4億-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