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依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提交的“301調查報告”結果,簽署備忘錄,計劃對約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備忘錄中的具體方案將公示30天,同時美國將就相關問題向WTO起訴中國。此外,作為連環手段,美國財政部將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出臺新的方案,限制中國企業投資、并購美國企業。
隨后,中國立即公布相應外貿政策回應美國的措施,中美貿易摩擦山雨欲來風滿樓。
汽車作為制造業的代表,產業拉動作用極強,是特朗普挑起貿易糾紛的主要領域。這究竟將對汽車業產生多大影響?
關稅差異不是理由
目前,中國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美國的稅率則為2.5%。這是特朗普要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理由。
但對于中美之間的汽車進口關稅差別,業內專家認為,這本身符合貿易規則。根據WTO規則,出于對發展中國家主要工業產業的保護,往往允許它們在一定時間內,設定更高的進口關稅稅率。
曾參與中美之間關稅談判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告訴記者:“為加入WTO,我國的關稅一直在下調,由上世紀90年代的220%下調到25%,已經做了很大幅度的下調。WTO的貿易原則也是會員國的關稅可以先快后慢的降下來。相比于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的汽車消費大國,中國的關稅并不高。”
資料顯示,雖然與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汽車整車進口關稅要高一些;但在一些非發達國家,整車的進口關稅都高于中國,比如俄羅斯是30%,土耳其是40%。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的整車關稅水平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也不是汽車工業強國,與發達國家制定差異化的關稅稅率是合理的。作為后發國家,通過適當的關稅和政策保護助力產業發展,完全合情合理。他認為到2050年或許可以制定與發達國家一致的關稅。
美系車可替代性強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特朗普挑起此次貿易摩擦的戰略目標是扭轉貿易逆差、制造業回流、打壓中國戰略型新興產業。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近五年來,中美汽車貿易,在無論是貿易額還是占比上,均呈逐年上漲趨勢。中美汽車產品貿易順差很小。
2012-2017年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美國貿易順差情況(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中美之間的汽車貿易是相對良性健康發展的。中國汽車出口的主力市場主要在伊朗、越南、菲律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主品牌整車出口美國的量很少,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自主汽車整車影響不大,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雖然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化解。隨著中國的汽車消費轉向內需為主,從汽車行業的發展總體來看,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不大。
美國并不能受益
“在汽車全球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的當下,打亂這一格局對誰都不利。制造業逐步流向發展中國家是產業轉移不可逆轉的趨勢,特朗普不能一邊享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紅利,占領金融、科技研發等制高點,一邊又舍不得制造業的流出。這是不懂產業發展規律的表現。”董揚告訴記者。
許海東認為,如果挑起貿易摩擦,美方很可能將損失中國巨大的市場。按照通用汽車公司的統計數據,其去年在中國的銷量占其全球銷量超過40%;凱迪拉克去年在華銷量超越美國本土市場,中國成為其海外最大市場;特斯拉2016年在華銷售額10億美元,2017年增加到20億,中國市場銷量占到了20%,僅次于美國。
此外,董揚指出,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初期市場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對美國來說,很可能就失去了未來發展的機遇。
董揚進一步表示,中美之間的合作是互利的,在汽車領域的合作是深入合作,不僅覆蓋中國市場,也為美國車企更好地打開了發展中國家市場。
他舉例稱,通用公司通過建在上海的泛亞研發中心開發的新款賽歐,每年以4萬到5萬輛的規模返銷南美,而通用在印度項目,也已經轉為由中美合資的上汽和上汽五菱全面負責。
許海東稱,即便是關稅下降,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高、對政策反應快的日系德系車企也會更快受益,美國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中國一直在擴大開放,加快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我們并不想關起門來發展,包括戰略型新興產業。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與美國相比也還有很大的差距,并沒有對美國形成威脅。”董揚表示,“我們也希望世界經濟秩序穩定,貿易紛爭對誰都沒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