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十年時光荏苒,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初心的堅守。
12月13日下午,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2017年(第十屆)年度消費車型盛典暨中國汽車智能發展峰會在京舉行。作為《中國汽車報》社十年來一如既往打造地汽車名牌評選活動,年度消費車型盛典展現的是對其汽車行業的熱忱,見證的是中國汽車產業以及企業的執著與創新。
| 2017年(第十屆)消費車型盛典暨中國汽車智能發展峰會嘉賓合影 |
持續堅守 不忘初心
"10年來,我們活動主辦方和評審委員會一直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以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主要考評標準,用專業的視角對企業推出的新產品、新技術進行全方位綜合考評。"年度消費車型評選活動主辦方負責人告訴記者,活動評審委員的委員隊伍中包括經濟學家、汽車企業高層代表、行業經銷商、媒體領袖等行業多個層面的精英。與此同時,除了評審委員會委員的專業設置,的活動的整個評選流程都力求權威、公正,緊跟《中國汽車報》的媒體公正導向,為引導汽車消費結構向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方向努力。
據介紹,為保證每一年都能夠客觀、全面的考量汽車產品質量、技術和汽車企業管理水平,活動主辦方都會根據當年情況進行獎項設置的調整。而在本年度獎項設置中,也相比去年有了新的變化。除了去年的產品、核心技術、品牌營銷等方面的考評,今年還創新性地加入了流行趨勢、消費者的熱點關注因素,進而全方位地設立了年度轎車、年度SUV、年度新能源汽車、年度期待車型、年度用戶期待獎等12個獎項。
活動現場,主持人公布了獲獎名單。共10款車型獲得年度產品組的各類獎項,長安睿騁CC、一汽-大眾新高爾夫榮獲年度轎車獎項、WEY VV7榮獲年度SUV獎項、江淮瑞風M6榮獲年度MPV獎項、上汽榮威ERX5、比亞迪宋DM榮獲年度新能源車型獎項、中國一汽新紅旗H7、領克01、蔚來ES8榮獲年度期待車型、BMW 7系榮獲年度進口車獎項。另外,2017德國寶沃經典老爺車車主中國行、廣汽本田INTELLIGENT MISSION雅閣極限挑戰賽、一汽奔騰讓愛回家、奇瑞汽車瑞虎5X云端上市等熱點事件獲得年度品牌營銷獎。眾泰福特合資項目和江淮大眾合資項目獲得了年度品牌關注獎,而廣汽傳祺獲得年度中國品牌獎項。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獎項設置中加入了年度企業人物獎項,帶領企業不斷開拓創新,已經走在了技術創新引領位置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毫無懸念地獲得了這一獎項。
激情演繹 專業塑造
"為了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出這些獎項,今年報社組織了兩場大型試駕測試活動。6月,30多輛SUV奔赴內蒙古大草原。10月,轎車和MPV車型在雄安新區一展風采。"《中國汽車報》社社長何偉在會議現場發展中表示,為了能夠深入了解產品特征,體會產品背后的企業理念和思路,《中國汽車報》社今年先后兩次組織了試駕活動,力圖通過與參選車型的零距離接觸,把評選做到極致。
據了解,其實不只是今年,在過去的10年活動評選間,每一年《中國汽車報》社都會組織一次相關的試駕評測活動,試駕場地有廣袤的草原,有綿亙的戈壁灘,亦有泥濘的沼澤地,與此同時,每一次評測中,主辦方都會開發出一片專業測評場地,以進行速度與激情迸發的專業測試。
"多變的十年、不變的初心。"一位連續多年參與到評審試駕活動的評審委員告訴記者,雖然每次活動都非常辛苦,早出晚歸,還要克服各種路況和突發情況,但一想到評審將是對車市新產品的檢驗,將給消費者帶來非凡的意義,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智能引領 破局創新
記者在現場發現,今年活動的創新除了測評地點、獎項設置的變化,在最終活動的落地方案上也有了新的變化,除了傳統的頒獎典禮外,還順應汽車產業發展,加入了中國汽車智能發展峰會環節,與此同時峰會的形式也非常具有創新性,突破了傳統了演講模式,以研討和對話問答的方式進行。
| 研討環節 |
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以及《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都提到了智能制造。如今,在政策的引領以及車企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制造已經滲透到汽車產業的包括設計、研發、生產乃至銷售的各個環節。,此前上汽與阿里巴巴、廣汽與騰訊等的合作,以及日前福特與阿里巴巴、廣汽與科大訊飛的合作都證明了車企以及互聯網已經達成共識:以汽車為載體,深入發展汽車智能網聯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共識已經達成,下一步就是如何深入實施的問題。活動現場,包括汽車企業代表和互聯網企業代表在內的嘉賓們共同就智能網聯將帶給汽車業的變革、"汽車制造業+互聯網"如何融合、智能制造的智能流程化管理如何實施、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將面臨哪些難題、真正的智能汽車時代何時到來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互動。
"再有10幾天,2018年就要到來。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何偉指出,在新的一年汽車產業的變革將超出所有人的預期,這種變革除了外部壓力,更大的動力來自于汽車產業內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帶來的新勢力、新模式、新思路的不斷涌入,都將催促汽車產業實現自我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