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汽車論壇將于2018年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在論壇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接受媒體專訪,并就當下的行業熱點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雙積分”或重塑國內新能源市場格局
去年9月,我國乘用車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并將于今年4月1日起實施。在師建華看來,雙積分政策將促進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擴張,消費者從自主品牌向合資品牌的購買傾向也在發生著轉變。
雖然這種轉變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但師建華認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和產品品質上和外企相比確實有一定的距離,目前只是占了政策上的優勢。伴隨著合資車企的技術儲備被一步步激發,這必然會對我國車企的市場形成擠壓。”
有競爭才會有發展。在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方面,國產車企更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行業內同樣充滿了信心,認為這種良性競爭會讓參與者雙方達到技術上的飛躍,產品性能得到改進,從而讓消費者最終獲利。” 師建華說道。
行業需容納更多新技術與新模式
師建華認為,汽車已經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大型的移動智能終端,是儲能單元,是數據空間。智能化的普及的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汽車也不例外。汽車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應當容納更多新思維新技術和新模式,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新需求。
談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師建華表示,相比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的落地更難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問題還是在于電池的品質、性能和蓄電能力。
在師建華看來,盡管中國的汽車行業還需要接受更多互聯網思維,但是主要依靠力量還是在傳統汽車企業身上,新概念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最終要落到產品上。“我們需要更高性能和質量的汽車零部件去承載和賦予這些概念和想象力。”
高質量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汽車行業該如何在保持創新的情況下加強質量,又如何平衡協調這種情況?
師建華認為,未來汽車市場的前景依然大好,在B2B模式下汽車工業更應注重產品質量,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在目前還有很大的剛性需求。
“未來十年汽車行業還會有持續增長的機會。量產的模式要改變,優勝劣汰,尋求健康的發展模式。高質量發展需要行業和企業協心同力,才能使得汽車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 師建華表示。
他也同時強調,“不高質量發展,就會被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