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5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個百分點。2017年,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586.8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66511.1億元,增長18.2%;汽車制造業增長5.8%。中下游的利潤增長壓力偏大,也帶來乘用車消費增長僅2%的較大壓力。
1、制造業上下游利潤持續調整
17年1-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5187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表現極好。
從分類看,采礦業利潤增長2.6倍,金屬壓延等上游行業利潤增長55%,電器設備和機械等中游行業的利潤增長11%,汽車等下游行業利潤增長11%。中下游行業的收入利潤增速在年末下降較大
2、利潤構成變化較大
從利潤構成看,采礦和金屬冶煉等上游行業利潤占比增長8個百分點,而中游利潤下降3%的占比,下游利潤下降3%。由于中下游的就業人口較多,這樣的利潤增長對汽車消費不是很有利。
上游行業的利潤表現很好,尤其是黑色金屬壓延、有色金屬、石油等行業,收入高增長,形成很好的利潤表現。
中下游行業總體表現不強。汽車行業1-12月利潤達到6458億元,是制造業最高的,但增速是相對最低的。
3、汽車行業生產指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年汽車生產2994萬臺,同比增長3.2%,其中表現最好的是載貨汽車的20%的高增長,轎車增速僅有-1%。
相關細項分析
4、汽車業仍是高速增長
汽車業的企業數量高速增長,17年末有1.47萬個企業,而且虧損企業的數量也是17年增長較多。
連續幾年的負債增長快于資產增長。17年企業的負債增長14.5%較快,而資產是增長12.6%
5、汽車企業應收賬款較高
17年的汽車企業的應收賬款增長較快,且連續幾年的高增長,估計也是與新能源補貼的壓力有一定關系。
17年的車市低迷,但企業也是考慮為18年增長做儲備,因此估計部分存貨也是18年的銷量資源。
6、汽車行業的效益壓力主要是成本
17年汽車行業的利潤表現一般,主要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8%,但成本增長11.4%,形成的較大分化現象。
而且汽車行業管理費用增長也是相對較低,銷售費用增長更是較16年增長放緩,但成本上升壓力較大。因此汽車行業的利潤表現較差。
7、汽車行業利潤率下降到8%
17年的汽車行業的利潤率為8%,相對16年表現下降0.4%,利潤率的優勢地位下降,而醫藥行業和酒類的利潤仍是較快增長,煙草的利潤率也是在10%以上。汽車行業的乘用車表現不佳影響利潤表現,其問題仍是入門級消費不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