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東風日產在迎來14周年廠慶的同時,正式開啟全新KICKS 勁客預售,并發布了全新五年發展規劃。
其中最大亮點是,東風日產總經理埃爾頓·谷碩表示:“東風日產將爭取在未來五年內,挑戰合資品牌前三席位。”
業內普遍認為,東風日產的目標不太切合實際較激進,畢竟,在我國目前的汽車市場中,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穩居第一陣營,三者均已跨過或接近兩百萬輛大關,而東風日產(含啟辰)去年的銷量為113萬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在東風日產的規劃中,并不是以單一車企的劃分方式來挑戰三巨頭,而是以品牌來計算,且把主要競爭對手聚焦在別克、現代與本田品牌上。
對于未來的競爭策略,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劉宗信指出,東風日產將在進一步深化“YOUNG NISSAN”戰略的同時,以日產的智行科技來打造差異化競爭點。
“叫板”對手
自2003年成立至今,東風日產先后制定了三大事業計劃和目標(2^3中期事業計劃、1^3中期事業計劃以及新中期事業計劃),雖已全部達成,但在沖擊百萬輛目標時,東風日產也是歷經坎坷。
例如,2014年,東風日產實現銷量95.4萬輛,同比增長3%,低于同期汽車整體市場6.9%的銷量增幅;到2015年,東風日產才實現“年銷量破百萬輛”。
如今,東風日產則提出全新的五年發展規劃——2022年前進入合資品牌TOP3。
銷量數據顯示,去年,大眾、本田、別克、現代排位在日產之前,其中,本田品牌(包括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終端銷量達125萬輛,別克品牌在華銷量為123萬輛,北京現代為114萬輛,而東風日產的終端銷量為113萬輛(含啟辰的11.7萬輛)。
由此可以發現,在東風日產的計劃中,最大競爭對手就是本田、別克和現代品牌,因為大眾品牌的年銷量已經超過300萬輛,與現階段的東風日產已經不是一個量級。
從市場情況來看,北京現代今年受多方因素造成銷量增長“遇挑戰”,與東風日產體量差別不大。別克方面,雖然去年停產了重要銷量支撐凱越,但依舊實現了同比19%的高增長。而本田近年來表現則更為突出,去年,本田品牌同比增幅達到24.0%,位居日系車第一。
可見,東風日產進入前三的目標并不輕松,尤其是從今年開始,啟辰從東風日產體系中剝離,東風日產要挑戰前三的目標則更具壓力。
品牌力成為突破關鍵
為實現2022年進入合資品牌TOP3的目標,東風日產還制定了詳細計劃。
在產品布局上,東風日產計劃未來5年共導入10款以上新產品,其中包括純電動車;在網點鋪設方面,到2022年,東風日產將通過加快渠道布局和下沉,實現全國城市100%覆蓋,屆時形成2000家網點(截至今年5月為1236家,城市覆蓋率接近90%);在服務質量上,將通過全球新標準樣板店全面推行,到2022年實現全部專營店新標準升級。
此外,東風日產還將加速導入和推廣日產智行科技,并聚焦于智能駕駛、智能動力、智能互聯三大技術領域。“日產智行科技是我們品牌上和競品最大的差異點。”劉宗信表示。
在戰略層面,據劉宗信介紹,東風日產將持續深化年輕化戰略。即將上市的小型SUV勁客不僅將助力品牌年輕化戰略更進一步,還將補齊東風日產在SUV市場上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來實現趕超別克和現代的過程中,東風日產的旗艦車型表現還有待提升。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樓蘭累計銷售8921輛,月均銷量不足兩千輛;西瑪銷量僅為474輛,月均銷量不足百輛。
另一方面,別克品牌一直在加速推進品牌向上戰略。今年前5個月,君越、君威組成的“雙君”組合,以及GL8與昂科威等四款中級以上車型,在別克品牌中的銷量占比達到47.9%。上汽通用別克市場營銷部部長包曄近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一季度,20萬元以上車型在整個別克品牌中的銷量占比已達33%。
事實上,不只是合資品牌在調整低端與中高端車型的銷量結構,如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也在實施品牌向上。在此背景下,東風日產除在未來5年力圖擠進合資品牌TOP3外,尋求品牌突破或是其另一大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