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為彌補排放門事件帶來的損失,大眾計劃通過節省勞動力成本的方式省下30億歐元,而大眾品牌則希望今年能夠制定出相應的計劃并在不派發解雇補償金的條件下,未來十年內減少約1.4萬名員工。

目前已經約有7000位長期職工與大眾簽署了提前離職協議,該離職協議為臨時起草的,且用德語縮寫為ATZ。
大眾品牌人事總監Karlheinz Blessing表示:“基于我們對人員自然流動的猜想,未來還將有2200名員工會選擇離開。”而當問到Blessing是否希望這些員工也簽署ATZ提前離職協議時,他表示:“這是我們的想要的,希望他們盡可能的簽署這份提前離職協議?!?/p>
此外,大眾還希望最終能夠解雇旗下所有的4500位臨時工,當然其中還包括自然的流動,進而使最終凈離職人員能夠達到1.4萬名。
作為大眾“未來戰略規劃(Future Plan)”的一部分,即未來四年提升25%的產能,大眾品牌計劃2020年之前在德國縮減2.3萬名員工。同時,大眾品牌還希望在一些新的技術領域,如數字化、電子移動性等,增加9000名員工。按照該協議,9000名員工將由部分人員逐步停止現階段的工作而轉移過去,從而滿足凈裁員1.4萬名的要求。按照該計劃,大眾品牌預計在德國還將有超過10萬名員工。
成本是關鍵 政策執行需靈活
Blessing表示,靈活性在執行該計劃時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從財政上考慮便是解雇臨時工,且這些臨時工大多為年輕勞動力,身體較為強壯。但解雇這些臨時工同時對能效目標的實現有所威脅,預計前兩年的產能將減少7.5%,而后兩年的產能則將減少5%。首當其沖的便是Emden工廠,該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大眾帕薩特和全新Arteon中型車,而工廠同時也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免稅權,即可以臨時雇傭數百名員工。
此外,Blessing還表示在能夠滿足產能目標的情況下,大眾將盡可能的裁減員工,并將采用工具替代勞動力。
然而,裁員對于管理團隊來說比較為難,強制性的解雇員工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與工會之間的協議。除了ATZ協議、自然流動之外,大眾計劃通過終止向員工提供離職補償金的方式強迫員工離開公司。
Blessing表示,采取離職補償金的方式是我們最好的手段,但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加以執行。2006年,大眾曾大范圍的執行過離職補償金計劃,尤其是在強制執行所謂的“社會計劃”的情況下,大眾不得不解雇一些優質的員工,并且這些員工也是市場比較短缺的。
裁減1.4萬名員工需到2019年底至2020年左右才可以實現盈利。而今年年底,按照ATZ協議,將有1700名長期職工和2000名臨時職工將會選擇離開。
Blessing表示,轉向電子移動性領域,生產的復雜性和每輛車的生產時間將會減少,但同時我們也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目前尚未清楚數字化和移動性服務將會增加多少份工作崗位,而大眾在歐洲的整體銷量也不太會有實質性的增長,因此這對于大眾來說則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但所幸的是,大眾推出的“未來戰略規劃”或將幫助大眾走向正確的道路。
此外,穆勒星期三表示,大眾目前正在與歐洲及中國的潛在合作伙伴就電池生產展開緊密的商談。大眾計劃在德國的薩爾茨基特的新研究基地生產電池,并計劃在2022年之前在電力驅動領域投資98億美元,與此前的投資金額相比增加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