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的單車利潤分別是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京汽車、廣汽集團的2倍、2.7倍、1.6倍、2.5倍。其出色的單車利潤,也吸引不少投資人和股民的青睞。在銷量數據的背后,幾大汽車集團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卻并不樂觀。以目前已經公布財務數據的北京汽車為例,2016年,北京品牌乘用車實現銷售45.7萬輛,凈利潤(含投資收益)為11.625億元。如果扣除北京現代投資收益貢獻,北京品牌的凈利潤為-27.449億元,同比減虧25.9%。

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規模再攀新高,全年累計產銷雙超2800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14.5%和13.7%,并再次刷新全球單一市場的歷史紀錄。不過,從上市公司的盈利角度來看,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日前,北京汽車(01958.港股)、長城汽車(601633.SH)、吉利汽車(00175.港股)、江淮汽車(600418.SH)等4家上市車企相繼公布了2016年年報;今年年初,上汽集團(600104.SH)、一汽夏利(000927.SZ)、一汽轎車(000800.SZ)、長安汽車(000625.SZ)、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等也曾公布公司的業績預報。通過對比上述10家上市車企在股東凈利潤、營業收入和年度銷量等方面的表現,中國經濟網汽車為您解讀財報數據背后的“秘密”。長城汽車單車利潤最高 上汽集團凈利潤居首在“股東凈利潤”一欄上,上汽集團、北京汽車、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表現突出,分別為320.28億元、115.36億元、105.51億元、102-112億元,均超過百億元;吉利汽車、廣汽集團和比亞迪的表現同樣不俗,三者凈利潤都超過50億元,分別為51.12億元、55.02--65.5億元、50.44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在2016年的凈利潤居首,同比增幅達7.5%。在銷量數據上,上汽集團同樣居首,實現銷售648.89萬輛,同比增長9.95%;緊隨上汽集團之后,長安、北汽和廣汽等三大汽車集團的銷量分別是306.34萬輛、192.9萬輛(僅包括北京品牌、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及福建奔馳)和165.7萬輛。自主品牌的三家上市車企——長城、吉利和江淮的銷量分別為107.45萬輛、76.59萬輛和64.33萬輛(包括汽車底盤),遠不及上述幾大汽車集團的體量。通過以上兩個層面的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出,上汽集團在凈利潤以及年度銷量層面均排名第一,是投資人眼中“最能掙錢”的車企。不過,如果對比一下單車利潤,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京汽車、廣汽集團等的領先優勢盡失,長城和吉利的盈利能力增凸顯出來。我們簡單用“凈利潤”/“銷量”來計算,長城汽車的單車利潤分別是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京汽車、廣汽集團的2倍、2.7倍、1.6倍、2.5倍;吉利汽車的單車利潤分別是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京汽車、廣汽集團的1.4倍、1.8倍、1.1倍、1.7倍。盡管長城和吉利在銷量和凈利潤上與幾大汽車集團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出色的單車利潤,也吸引不少投資人和股民的青睞。北汽自主減虧明顯 江淮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業務在自主品牌板塊,六大汽車集團均在努力補齊短板。從2016年的銷量數據來看,長安、東風、北汽、廣汽、上汽的自主銷量分別為128.4萬輛、89.6萬輛、45.7萬輛、37萬輛、32萬輛,均實現不同幅度的增長。然而,在銷量數據的背后,幾大汽車集團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卻并不樂觀。以目前已經公布財務數據的北京汽車為例,2016年,北汽集團的凈利潤為115.36億元,同比增長82.5%;年報分析認為,凈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北京奔馳和北京品牌(包括紳寶系列、北京系列、威旺系列和新能源乘用車)的凈利潤增長所致。其中,北京奔馳2016年的銷量為31.7萬輛,同比增長26.7%;凈利潤為103.737億元,同比增加74.3%,其凈利潤率增至12.2%。北京品牌乘用車實現銷售45.7萬輛,同比增長35.6%;其中,紳寶系列、北京系列、威旺系列、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分別為20.1萬輛、2.8萬輛、18.0萬輛、4.8萬輛;其凈利潤(含投資收益)為11.625億元,同比增加214.8%,凈利潤率為3.8%。不過,扣除北京現代投資收益貢獻,北京品牌的凈利潤為-27.449億元,同比減虧25.9%。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車為了實現快速發展,正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戰略。財報顯示,2016年,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的全年銷量為1.84 萬輛,同比增長 74.59%。為了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戰略轉型,江淮汽車在2016年與大眾汽車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此同時,江淮汽車還與蔚來汽車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合作制造協議。“牽手蔚來,聯姻大眾”,江淮期望在新能源車領域為自己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