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鈴木成功牽手組成CP,終于讓這位像一顆“砸不爛的銅豌豆”一樣的鈴木修,再次綻放出了彌勒佛般的笑容。
10月12日,豐田社長豐田章男(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和鈴木會長鈴木修在東京碰頭,聯合召開了發布會,雙方就可能構筑的業務合作關系展開了探討。不過,到底在哪些方面合作,怎么合作,并沒有說的很明確,表示將會在下周三再進行具體的討論。
根據雙方意思可知,目前豐田和鈴木這組CP初步計劃將會在共同開發下一代技術上“一起努力”。

內有心機的合作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豐田和鈴木此番秀恩愛的舉動,同樣在小型車領域有著獨特手腕的兩者從競爭走向合作,這是在日元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下,日系汽車再一次的“抱團取暖”抵抗壓力。隨著豐田鈴木之間的合作深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日系車企“整合的趨勢”。
此次合作意向中,豐田尋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鈴木期待“開發先進的技術”,看似彼此互取所需,公平公正。

然而,豐田和鈴木的實力懸殊,使得這場合作在表面上來看,顯然是鈴木獲得的收益大于豐田。因為彼時的鈴木因為“燃效門”事件,所面臨的局面不再是“雄風不再”,而是“全面沉沒之危”。年產量只有200萬余輛的鈴木,不僅面臨著巨額的賠款,甚至掙扎在生存邊緣線上,太需要這樣的一場“拯救行動”。
但是,又是因為鈴木在燃效門事件里栽了一個大跟頭,和同樣深陷燃效門的三菱“同命相連”。
一場門,干掉一個人,也讓一段波瀾起伏的人生被拋進了故紙堆。
三菱燃油丑聞讓三菱社長相川哲郎走下了權力中心,而鈴木燃油造假風波也讓主政鈴木接近40年的鈴木修攬責辭去CEO一職,這位“怒目金剛”的鈴木老佛爺再一次感到“無能為力”。

被燃效門折騰到欲哭無淚的三菱,不僅品牌一落千丈,股價一跌再跌。困頓纏身無法自拔中,原來的好基友日產表示“伸出援手扶一把”,準備以22億元低價收購三菱34%的股票。雖然打著“深化戰略合作”的旗號,但此次日產“趁火打劫”的意味怎么也蓋不住,雷諾-日產聯盟CEO卡洛斯˙戈恩曾說,“這是三菱加入聯盟的一個好時機”。或許,不久的未來,會在市場上看到打上雷諾-日產標簽的三菱汽車。
此時此刻,等著被“拯救”的鈴木,遇到了豐田。然而,三菱的前車之鑒,卻讓豐田和鈴木的合作又多了一絲曖昧和心機,說著“豐田是個值得信賴的伙伴”的鈴木修會不會也會多一絲擔憂?

鈴木會成為下一個三菱嗎?
那么,“鈴木會成為下一個三菱嗎?”或許,豐田會希望如此!
從表面上來看,合作后,鈴木受益于豐田的規模和資源,尤其是其自動駕駛以及電氣化領域等技術,這些都是鈴木力所不能及的,然后在未來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儲存力氣,提高產品競爭力。
分析師稱,鈴木將需要尋找合作伙伴,才能適應汽車行業電氣化的轉變。拿到豐田加持和扶助的鈴木,至少在“生死存亡”這個問題上不再糾結。
豐田會從鈴木身上獲得什么?并非僅僅只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眾所周知,鈴木最拿手的優勢在于“制造非常有價格競爭力的微型車”。
“如果減輕了10克,就等于節約了1日元”、“太陽光(參配、圖片、詢價)是免費的,要用足了太陽光”、“重力是免費的,要用足重力”……正是因為鈴木修這樣“摳”,鈴木在廉價車上的功力極深,就連通用原首席執行官瓦格納也這樣表示:我不知道世界造小車的企業,有誰能超過鈴木。
鈴木的優勢不僅僅與此,還有在大眾、通用等車企大咖都沒能掘開大口子的印度市場,鈴木可以說有著“一騎絕塵”的優勢。在正在崛起的印度市場,管你是大眾,還是通用和豐田,都不如鈴木“有說話權”。

鈴木銷量主力雨燕(參配、圖片、詢價)、奧拓(參配、圖片、詢價)因為低價省油非常契合印度的市場需求,銷量占比鈴木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而豐田也在潛力巨大的印度市場排兵布陣,不過短板明顯,廉價車型Etios一直是在“刷存在感”的路上,不過無論是銷量還是增幅,比起雨燕來,那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在和大眾的全球競爭里,豐田已經不再具備絕對的銷量優勢,鐵板釘釘地壓大眾一頭,下一秒就被大眾“翻牌”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為了能夠守住全球第一的寶座,豐田探路印度市場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借著鈴木在印度無可匹敵的優勢,豐田的開拓之路或許會容易許多。
雖然,鈴木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裹足不前,甚至出現“衰老病癥”,來到中國已經二十多年時間,鈴木只推出了寥寥幾款產品,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奧拓、羚羊(參配、圖片、詢價)、雨燕外基本就沒了,而且奧拓賣了20多年,才換代了一次,上市9年的雨燕竟然還是銷售主力。
不過,在日本本土市場,作為日本第四大汽車制造商的鈴木依舊有著值得讓豐田“惦記”的市場份額。2015年,微型車新車銷量中,鈴木僅次于大發,位居第二。

所以,當今年年初,豐田汽車收購了曾經的合作伙伴大發汽車公司的時候,業內紛紛猜測,“豐田的下一個目標,會是鈴木”。所以,當豐田章男和鈴木修同框的時候,有資深人士表示,“豐田開始了第一步,或許會像當年和大發的合作一樣的路數”。
一直以來,豐田并沒有大張旗鼓地進行并購和聯姻,但是豐田和日系其他品牌的聯結一直都是“潤物細無聲”。除了默默地收購了大發汽車之外,豐田拿著FCV技術和馬自達的創馳藍天進行了技術置換,此外豐田還是日野汽車和斯巴魯母公司富士重工的主要大股東。
日系車之間的聯結,基本屬于“抱團式”,從零部件供應商到發動機供應等等,彼此參股的模式習以為常,就像高田氣囊,股東方包含本田、斯巴魯等等。
慢慢滲透,是日本人的性格之一。豐田和鈴木的合作,會不會從最初的簡單持股幫互助,到豐田深入持股甚至控股鈴木?或許,有這個可能。就像豐田章男在此次合作聲明中所說的那樣,“凡是對于打造‘更好的汽車’以及汽車產業發展有益的做法,我們都會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有著“開放態度”的豐田并不會像日產那樣趁火打劫,然后“被人詬病”。
問題又來了,倔強了一輩子的鈴木修會同意豐田的“深度介入”嗎,會心甘情愿地“投靠”豐田嗎?
答案或許是,棱角分明的鈴木修會再次“反擊”,就像當年對待通用和大眾那樣,“我要斗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