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到了關鍵的沖刺階段?!奔瘓F董事長李書福(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在近期的公開發言中說道。按照規劃,吉利汽車將在2020年沖擊2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是“堅定不移的”。
吉利在2015年達成了53.85萬輛的銷售業績,2016年旗下四款核心產品博越、帝豪GS、遠景SUV、帝豪GL令自主車市對其刮目相看,年度表現再提升可謂是“板上釘釘”,但離產銷200萬輛的目標尚有差距。如何解決產能,如何進一步提升產品力、品牌高度?吉利汽車似乎已有答案。

130余萬產能蓄勢 打破供給瓶頸
博越、帝豪GS等多款市場反響良好的產品,在促進吉利整體銷量快速攀升的同時,也使產能進一步吃緊。對此李書福表示:“現階段吉利最頭疼的是產能不足,產品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時隔數月甚至幾周就能看到吉利汽車整車、發動機等零部件,亦或是新能源動力電池、混動系統等擴充產能的消息,足以看出吉利“快馬加鞭”晉級年銷200萬輛車企的決心。
其中,以“藍色吉利”行動規劃為藍圖,吉利未來產能部署中,新能源車型成為重要一環。


據網通社統計,吉利已確定在2020年前建成的年產能部署將包括132萬輛乘用車(含新能源、SUV等)、1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10萬輛新能源商務車產品,157萬臺發動機(含汽油、燃氣發動機)、50萬臺變速器,以及30萬臺套油電混動總成、150萬千瓦時動力電池。2017、2018年成為各類項目“變現”投產的主要時間節點,這意味著接下來兩年吉利汽車產能將實現爆發式增長。
SUV、中高端新能源車、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新能源混動總成、動力電池組等成為吉利汽車未來5年規劃投產的“核心”產品,足以展現其在汽車行業的前瞻性視野。若將吉利與零部件企業、地方產業園合資的項目均計入在內,上述項目總投資額已達900億元。
其中即將與消費者見面且備受矚目的,當屬年底下線、明年初將投放市場的全新CMA架構平臺產品,對于全新產品的定位及品牌設定,逐漸“老辣”的吉利汽車有自己的“算盤”。
塑造新品牌 直指合資車企
通過推出博瑞、博越、帝豪GL等3.0時代精品車型,吉利汽車在將“吉利”品牌的口碑逐步提升,但受自主品牌整體大環境以及早年“羸弱”產品力的拖累,如若直接向上抗衡合資品牌實屬不易。

另一方面,汽車市場消費群體趨于年輕化,產品朝智能、互聯、共享等方向發展。在最近的一次公開發言中,李書福強調:“中國汽車產品及品牌形象屢遭病垢,我們希望從中吸取教訓,在反復失敗中尋找成功的可能?!?/P>
在此背景下,吉利汽車將于10月20日在歐洲發布新品牌Lynk&Co,該品牌旗下車型將基于吉利與沃爾沃合作開發的CMA架構(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緊湊級模塊化架構)打造,首款量產車有望是國內消費者喜聞樂見的SUV產品。
沃爾沃市場營銷、銷售及客戶服務高級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Alain Visser指出,吉利新品牌Lynk&Co不是一個傳統的汽車品牌,“可能將徹底改變世界移動出行的理念”。

在競爭環境復雜、跨國車企盤踞多年的中國市場上,新品牌該如何找到位置?吉利汽車內部人士此前提到,新品牌在國內市場定位將介于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直指大眾、通用等合資品牌。如此一來,吉利、Lynk&Co、沃爾沃構成的“汽車集團”雛形已初現,將全面覆蓋國內消費者所認知的自主、合資、豪華級車型領域。
正如李書福所言:“我不會忘記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不會忘記200萬輛年產銷量的目標,不會忘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互聯互通、共享互換是汽車工業的未來,我們已經為此做了大量工作,必須長期堅持打基礎、練內功,最終實現厚積薄發?!?/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