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式的官方消息露出,觀致汽車新任COO(首席運營官)已于幾日前“低調”履新。記者從觀致汽車內部證實,新任COO劉良目前已經到崗。
在一季度原觀致汽車CEO墨斐和觀致汽車執行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孫曉東宣布離職后,觀致汽車終于迎來了一位新的“操盤手”。記者從觀致汽車內部了解到,雖然劉良的職位并非此前觀致一直在尋覓的CEO一職,但目前觀致汽車內部的所有事務都需要向他匯報,而他則直接向觀致汽車董事長、代理CEO陳安寧匯報。與此同時,觀致汽車的CEO人選依然在進一步的尋覓中。
擁有超過25年的全球汽車行業管理工作經驗的劉良也算是汽車行業內的“老人”了。在加入觀致之前,他是威伯科公司(全球商用車安全和控制系統領導廠商)卡車、客車、轎車事業部全球總裁,也曾任該公司亞太、中國市場領導人。此外,劉良還曾在偉世通、福特等知名車企和零部件企業任職。

資料顯示,劉良在威伯科任職期間,威伯科的業績一直不錯,在整體零部件企業承壓,市場利潤收窄的大背景下,近幾年來威伯科的業績仍有可圈可點之處。與此同時,威伯科公司還有一點讓人十分關注的地方,那就是在2015年通過各種方式實現了成本的降低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雖然觀致汽車表示,劉良豐富的汽車行業經驗,全球視野,出色的領導力和管理技能,將進一步加強觀致汽車管理層的力量,推動公司業務持續發展進步。但事實上,從零部件企業跨入整車行業,劉良面臨的挑戰將會不小,更何況,對于目前的觀致汽車來說,無論是從提升銷量著手,還是從控制成本、降低虧損來看,都有不少的工作要做。所幸的是,此前其在零部件行業的經驗以及威伯科的降本增效工作,或許可以為觀致現在的情況提供一些幫助。
在經歷了前一段高層變動的動蕩后,觀致汽車度過了一段時間不短的“平靜期”,雖然CEO職位空缺,但公司的運轉似乎并未受到很大影響。從數據上看,今年前8月,觀致汽車的批售量達到13289輛,同比增長高達66%;其中,僅8月份批發量同比增長就達 68%。同時,在相對靈活的經銷商招募政策之下,觀致的經銷商網絡也終于達到了100家,此前,新任觀致汽車傳播與公關關系副總裁姚雨還向記者透露道,“部分城市的觀致經銷商已經實現了盈利”。
不過,上述好消息之外,困擾觀致汽車的關鍵性問題依然尚未得到解決。一是銷量規模依然尚未達到預期。按照年初的計劃,今年觀致汽車的銷量將有望達到3-5萬輛,達到盈虧平衡點。但從前8月的銷量看,要達成這一目標的難度頗大。銷量難以實現規模化的突破,也就意味著虧損仍將成為觀致汽車難以逃避的“痛點”。
據觀致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此前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雖然觀致汽車的銷量和營業收入都實現了同比增長,但由于交車數量的增加以及研發成本的分攤,觀致汽車二季度的虧損持續加大,達到了5.81億元,上半年虧損高達8.9億元。按照汽車分析師水旭的測算,觀致汽車今年的虧損或將達到22億元。而在過去兩年,其累計虧損額度已高達40多億元。
很顯然,無論是外方母公司還是中方母公司奇瑞,都不可能一直忍受觀致汽車的虧損,實現自我造血至關重要。觀致此前推出了被認為是“翻身之作”的SUV車型觀致5,在3月份上市后創下短暫的“輝煌”后,銷量很快出現下滑之勢。來自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觀致5在上市當月實現了1200輛左右的銷量后,7月銷量僅為600余輛,3-7月的銷量僅為4500余輛,不僅讓人扼腕。在幾乎所有品牌都在SUV市場上分的不少蛋糕的大背景下,觀致5的表現有點慘淡。產品之外,背后的品牌力以及渠道便利性不容忽視。
在觀致5未能順利挑起銷量大梁、短期內尚無重磅車型計劃的背景下,觀致想要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的銷量提升相對難度較大。造血不足,止損成本當務之急。不斷的借款和融資讓觀致汽車的財務成本一直高居不下,由Kenon Holdings發布的財報數據可見,二季度觀致財務成本增加了4700萬達到了1.4億,較去年同期猛增了50%。在財務成本無法下降的前提下,水旭認為,降低銷售和分銷費用與管理費用是觀致必須要采取的行動。二季度觀致運營虧損中銷售和分銷費用與管理費用,在總運營虧損中占比達44%。成本控制不力造成觀致“增產不增收”,其單車虧損額度已經從一季度的2萬元左右增加到近2.8萬元。
有效的成本控制或許可以降低持續大額虧損成為壓垮觀致這頭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風險。正如上文提及,不知道新任COO是否能幫助觀致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而如何進一步拓展渠道、增加銷量也成為他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觀致仍在積極“自救”。在此前的北京車展(微博)上,觀致宣布與超跑公司科尼賽克合作開發高效發動機,打造在動力系統上的核心優勢。同時,其還在積極推進新能源車戰略,同時探索未來出行解決方案的戰略合作。只不過,這些計劃的實現都仍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