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海(浦東)車聯網峰會暨中國汽車互聯網+創新大典在上海舉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在致辭中表示,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是大勢所趨,也是不可阻擋的方向,但是不能只單靠一兩項技術的突破,而是需要一個技術集群的集體支撐,因此中國車企要多在核心技術上下功夫。

以下為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夏末秋初、時令更替的豐收季節,適逢2016上海浦東國際汽車展舉行之機,我們迎來了上海(浦東)車聯網峰會暨中國汽車互聯網+創新大典。在此,我謹代表主辦單位中國汽車貿促會,對各位朋友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不僅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而且也正在成為全產業鏈創新求變、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但是,熱點和繁榮的背后,不少挑戰和困惑也逐漸浮出水面。就像電動車要面對充電樁和補貼等難題一樣,車聯網也在熱捧之后開始遇冷,無人駕駛也接連遭遇交通死亡事故的困擾。其實,任何新生事物在發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和挑戰,我們要理性面對、系統分析,既對前景充滿信心,又對可能遇到的挑戰有清醒的認識,才能在變革的大潮中認準自己的方向。
首先,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阻擋的方向。電動車還有技術路線之爭、對減少污染和能源危機的疑惑,但智能化和網聯化可以說對汽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汽車誕生130多年來,除了帶給人類方便之外,還帶來了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比如交通事故、環境污染和擁堵、能源危機等等。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應用,讓我們有可能讓汽車與社會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真正實現汽車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夢想。現在不少基礎薄弱的車企,積極在車載智能系統和網聯系統上玩花樣放大招,一些有品牌和技術優勢的車企反而趨于保守,多持觀望態度,這也是目前車聯網叫好不叫座、貌似熱鬧卻普及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我想說的是,既然是大勢所趨,就不要猶豫不決,否者真的會給對手趕超的機會。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智能和網聯汽車能夠從供給側極大地擴展傳統汽車產業的內涵和外延。汽車市場的低增長成為常態之后,我們對于銷量的追求空間越來越有限,而以智能汽車和車聯網為主要特征的智能交通系統能夠讓車企改變單純追求銷量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而真正追求為消費者和社會提供完善的交通出行解決方案和更多服務價值,這實際上是為我們打開了銷量之外新的增長通道。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車聯網這樣的新生事物不能單靠某些企業個體實現突破,必須是社會性的統一行動。一方面,車聯網是一個汽車生態,政府要有及時的規劃和政策引導以及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企業要讓自己的發展計劃與國家層面的大規劃步調一致。另一方面,車聯網又是由整車制造商、產品供應商、內容提供商、軟件供應商、服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等不同角色組成的產業鏈 ,尤其是主機廠與網絡運營商之間必須進行有效的業務整合,打破壁壘,互相開放信息系統,進行深層合作,否則是難以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車聯網生態的。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不能單靠一兩項技術的突破,而是要靠一個技術集群的集體支撐。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手機與汽車的互聯放大成車聯網,如果通過手機就能解決的,其實不應該叫車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技術、網聯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傳感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甚至是互為條件的。比如汽車共享和無人駕駛,就只能在車聯網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而以無人駕駛為代表的高端智能汽車的出現則可能給物流運輸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并給汽車共享帶來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與手機和家電不同的是,汽車技術的演進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絕對不是有錢就可以任性的地方。許多國際汽車巨頭的無人駕駛技術規劃都是在三至五年內達到2級或者3級水平,中國車企面臨的問題一點也不比別人少,我們一定要避免浮躁情緒,少造概念,多在核心技術上下功夫。
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其實,對于全球汽車產業來講,又何嘗不是這樣----汽車需求增量明顯減弱,傳統技術進步的空間越來越小。在這樣的背景下,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正好為全球汽車產業提供了新引擎,為汽車技術進步提供了新路徑,為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抓手。
今天,我們以“智駕未來、創領先鋒”為主題,邀請各位企業家、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希望大家能敞開心扉,知無不言,為車聯網時代汽車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為互聯網+時代的汽車技術變革提供寶貴的思想力量。
最后,我衷心地預祝本屆峰會圓滿成功,祝各位朋友在滬期間順利、快樂、安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