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9月4日,2016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就關于完善調控機制,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產業發展的思考進行發表了主題演講。
從汽車工業體系的建立至今,中國整體汽車行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并已進入了發展新常態,呈現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化的特點。吳衛認為,在新的階段強調建立產能預警的機制,并不是“老調重彈”,在新的時期應有新的形態和發展思考。
據發改委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末,全國有26個省級行政區具備汽車整車生產能力。2015年末,已形成汽車整車產能3122萬輛,在建產能超過600萬輛。已經超過了已經預見的增長。
吳衛表示,面對明顯的結構性過剩問題,應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輔以政府的相關作用,加強政策引導。為防范產能過剩問題,發改委首先在產業管理方式方面采取綜合性的政策措施,持續開展產能監測的工作。同時,建立了產能預警的機制,并利用汽車工業協會的平臺進行產能分析結果發布,以期引導社會資本走向。
在深化改革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大幅度“下放”汽車投資項目的權限,政府核準項目要消減90%以上,以提升產業的競爭力,防范產能過剩,促進產業從組和聚集;其次,新能源乘用車的管理方式上逐步提高準入條件,防止新能源領域盲目和低水平的發展;最后,加強制度的創新,發揮骨干企業的作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市場化、法制化和規模化打下重要基礎。
最后吳衛表示,2030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將達到一定的成效,包括產業本身的競爭力達到國際水平;產業的生態體系得到升級,更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統;實現更加文明的汽車社會,通過汽車產業本身的發展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以下為現場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與行業各領域專家和領導一起就行業發展全面的交流,在會議議程上蔡司長到會,但是有其他的公務我就受他的委托。一方面對論壇表示祝賀,另一方面也借此機會進行簡要發言。
今年論壇主題是供給側改革,新動力重塑,這個對于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確實有重要的意義。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汽車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進入新的世紀以來,進入了更為快速的發展階段,而且我們成功的應對了入世的挑戰,也應對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也縮小了與國際發達國家的差距。一批企業進入了世界五百強,整體汽車工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們進入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進入十三五重要的戰略轉型期,這個時間重要特征是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逐步深化。如何在重要的戰略轉型時期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根據中央的有關部署,一方面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當然也包括企業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還是要發揮好政府相關作用。
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我想我們也是有很多的方面可以來更好的發揮政府在完善調控機制,加強政策引導上的作用。
一、圍繞汽車產業現在發展的形勢,建立產能預警的機制,來積極防范結構性的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的話題是一個老話題,但是在新的發展階段也有新的情況和新的形態。在這里來講這個問題并不是老調重談,汽車產業一直是社會、企業、地方政府投資的重點,2009年以來我們已經連續七年保持汽車產銷規模的世界首位,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500萬輛的總量,成效是非常顯著。但是隨著經濟增長發展進入新常態,出現新的情況,汽車產銷增速趨于放緩,與此同時汽車發展外部環境出現新的變化,科技新發展、產業變革帶來一些新的趨勢,智能化在加速發展,相關社會資本也在不斷加速向汽車產業聚集。
在目前的了解情況看,一方面我們確實已經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汽車產業結構性過剩問題,根據去年我們委托汽研中心做的調查,占我國汽車產量98%以上的30多家主要汽車企業,形成整車生產能力已經在3100萬輛左右。而在建的產能已經超過了600萬輛,這個已經超過了我們現在目前可以預見的汽車消費增長。在產能利用率方面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結構性問題,一個是商用車利用率比較低,總體的利用率只有52%左右,乘用車利用率還相對問題不是很明顯,在建產能擴張也會進一步加劇這個情況。新能源汽車雖然近些年增速很快,對于未來的預期大家也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導致了短時間內各方面資本大量聚集,從目前情況看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矛盾發展和低水平的建設,也是一種比較明顯的問題。在初步統計當中,我們現在汽車企業有新能源汽車產品就有200多家,包括乘用車、客車、專用車領域,但是整體上產品質量、安全性、核心技術還是突出的不多,一般化的或者低水平的產品還比較泛濫。在累計獲得生產許可四千多個車型當中,實際上能夠投產的車型在四分之一左右,很多市場的成熟度和競爭力并不是很強。在動力電池方面,我們有大概兩三百家動力電池企業和系統供應商,但是實際上真正能夠形成有技術創新、有持續的創新能力、質量和安全性能比較穩定的企業也不是很多。
為了有效防范產能過剩,我想隨著我們現在汽車產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投資的主體也逐漸的多元化,我們在產業管理的方式上,在調控方式上也不能再靠原有傳統只是行政審批把關,更多采用綜合性措施,政策的引導,信息的預警,也要靠標準法規、市場監管和退出機制綜合來調控實現有效防范產能過剩的風險。
這一方面國家發改委開展一些工作,一是持續開展了產能監測工作,我們從2005年到現在已經持續十多年時間,在各地企業和研究機構支持下,了解企業產能各方面投資動態,來把握產業投資方向。二是建立預警機制,我們在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中心支持下,我們利用汽車工業協會的信息發布平臺做了產能的分析和信息提示,來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在今年到目前為止,今年5月份和7月份我們兩次進行了產能信息的分析和提示發布工作。在引導社會投資,分析產業發展情況方面,應該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關注,也包括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和重視,我們希望進一步得到生產企業、汽車工業協會和技術中心的支持,進一步完善和做好。
二、深化改革綜合施策結合產業發展,這方面有三個事情做一些介紹。
一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我們今年將在汽車投資項目管理上有比較大幅度的改革措施,根據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緩結合,優化服務統一部署,而且要求政府核準的投資事項消減90%以上,這個比本屆政府初期的目標又進一步提高相關要求,根據這樣的要求,國家發改委近期已經上報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版送國務院來審定,在新的目錄當中,我們將結合,一方面大幅度下放有關權限,同時完善投資項目的相關條件,來提升產業競爭力,防范產能過剩和促進產業重組和聚集的要求,完善這樣的政策要求,通過簡政放權來簡化、優化投資項目管理的方式。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乘用車的企業建設還是嚴格執行去年頒布新建乘用車電動車的管理規定,逐步的提高這樣的準入條件,來防范新能源汽車領域、新的低水平的盲目發展,這樣使得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能夠培育出,或者引導優勢的企業來做大做強。
二是加強制度的創新,來建立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確定的汽車產業發展重要戰略,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應該說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也具備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但總體來看,距離國家的發展目標和產業戰略轉型的要求任務還很艱巨,需要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來發揮骨干企業的作用,來實現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在促進這方面機制建設上,一方面相關的政府部門在完善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也在為今后長效法制化建設做共同的努力。2017年我們國家將建立碳排放的交易體系,這為我們國家建立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法制化機制提供重要基礎或者制度的保障。我們研究任務借鑒美國加州在零排放法案的實施經驗,充分利用我們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建立制度,來落實基于汽車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責任的具體措施,應該說是一個可行的途徑,我們將進一步,我們也進行了相關方案的征求意見,我們在進一步征求意見和研究基礎上,來完善制度性建設,在這方面我們覺得,要使得制度有效執行必須有保障,有市場長期可運行的機制,我們還有細化的工作,包括監管、責任的確定,還有政府部門的管理體系,應該說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要會同相關工作不斷研究。
三、加強戰略引導,來促進汽車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汽車產業是我們國家的戰略性產業,也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發展到現在我們很多長期以來只重視更多談汽車產品和汽車制造,今后實際上我們應該更多注重,我們已經步入汽車社會發展階段,只是不成熟的汽車社會,我們如何使得汽車產業有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我覺得還是需要在戰略的高度上加強引導,為此我們也研究汽車發展戰略綱要上做一些工作。
面向更長期的發展,特別是到2030年,我們希望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汽車整個發展戰略能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在這個成效方面大致概括起來有三方面的內涵。
(一)產業本身的競爭力應該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在產業創新、技術的水平,還有國際化能夠達到更強的競爭水平。
(二)產業的生態體系得到優化升級,綠色化、智能化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系統,更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能夠得到比較基本的建立。
(三)實現汽車文明和諧的汽車社會,是我們更系統的目標,通過汽車產業本身的發展來促進整個社會的建設,同時應該說汽車社會的治理和產業管理的法制化體系,能夠全面健全,而且得到有效的實施,汽車生產貫穿到汽車產品研發制造到使用,特別是跟人車、社會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希望通過戰略引導不斷推進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從汽車產業本身的實際發展,變成汽車社會的和諧發展。
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國際論壇的永久主題也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是政府、企業、社會共同有關責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實現我們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再次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