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的來看,在17家企業中,6家企業排名下滑,其余全部增長。
先來看看前三甲,在三大汽車集團中,上汽和一汽下滑,不過上汽變化并不明顯,僅下滑1個名次,且在營業收入上是處于增長的,這只能說其他行業的企業比上汽增長更快。而一汽集團下滑11個名次,營業收入同樣下滑。東風汽車上升2個名次。
在名次上升的企業中,上升最明顯的是宇通,上升52個名次,其次是比亞迪,上升45個名次,這兩家企業在營業收入方面也實現大幅增長。為什么這兩家企業的名次上升如此顯著,我們不妨將原因歸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及政策的紅利,宇通和比亞迪分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顯著成績。其中,宇通主要專注于新能源客車,而比亞迪不僅在新能源客車方面取得成績,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也是遙遙領先其他企業。
另外,去年沒有進入500強名單的金龍汽車今年進入500強,這也是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取得快速發展的企業。
所以,新能源汽車助推了部分汽車企業在整個中國企業群的快速增長。
此外,伴隨SUV市場的發展,江淮、長城等在SUV領域大顯身手的企業在整體企業排名上也都進步顯著。
再來看看名次下滑的企業。下滑最明顯的企業是陜汽,其次是奇瑞汽車與中國重汽。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三家下滑顯著的企業中,有兩家是商用車企業,無論是重汽還是陜汽,均是國內貨車重要生產企業,這兩家企業名次的下滑更多是市場環境作用的結果。伴隨經濟增長放緩,整體商用車行業特別是載貨車一直處于低迷形勢之下,這與其他行業的遭遇略有不同,也導致了這兩家企業的排位大幅下滑。
而奇瑞的下滑更多是企業本身發展的原因,正在調整中的奇瑞正在經歷一段低谷期。
另外,筆者也關注了兩家零部件企業的排位情況,國內兩家重點零部件企業萬向和玉柴的排位均下滑明顯,其中,萬向下滑11位,玉柴下滑59位,可見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環境并不樂觀。
雖然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新常態,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不過,總體來看,大部分企業仍處于上升狀態,這還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