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恐怕需要重新審視二手車行業,之前對二手車交易量的預判可能過于樂觀。”8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二手車交易量的增速不達預期,資本市場的投資熱度開始降溫。

8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最新的二手車市場的交易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477.4萬輛,同比增長3.6%,甚至低于新車市場銷量的增速。行業此前預測的2016年二手車市場爆發窗口,并沒有如期到來。
在此情況下,資本市場對二手車電商的投資熱度也開始明顯下降,此前任性的“燒錢模式”逐漸終結。在業內人士看來,二手車行業正在走向“調整期”。
交易量增速不達預期
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二手車交易數據來看,轎車交易量達到287.2萬輛,占比超過60%,仍是二手車最為活躍的部分;SUV和MPV交易量分別為29.9萬輛和23.7萬輛,均實現30%以上的增長,但占總體交易量的比重仍然較小。
這樣的交易數據讓業界大跌眼鏡。此前,行業內普遍預測,由于今年開始,車齡在6年左右的在用車將大量流轉至二手車市場,車源的增長將帶動二手車交易量的“爆發”。然而,這個“風口”卻并未到來。
“我們之前預測今年二手車交易量能增長到1100萬輛甚至1200萬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意味著這一市場的增速需達到近20%,然而,“現在我們只能期待全年達到6%的增速,超過1000萬輛。”
按照流通協會的解釋,沒有完全破除的“限遷”,是影響二手車交易活躍度的一大原因。據悉,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要求除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9個城市外,各地不得制定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的政策。
“目前全國執行‘國八條’的省份只有8個,涉及114個城市。”沈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些城市交易量只占到二手車行業的八分之一,在政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下,交易活躍度大打折扣。
此外,二手車市場本身競爭力不足也是導致交易量“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
根據流通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二手車車源中,車齡3年以下的車源占比21.9%,3到6年車齡的車源占比48.8%,6年以上車源占比29.3%。市場需求量最大的車齡3年以下車源,占比仍然相對較小。
不僅如此,面對新車的價格下探,二手車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也沒有得到發揮。“二手車價應該在同款新車價格的50%以下才比較有競爭力。”沈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車價格下降,以及二手車源不足導致的定價過高,都讓這一市場競爭力下降。”